2008-04-27

随感2


我的窗外正好是一小学的大院子,院子不大,大概有50×50米。四边有一个小木屋,几个秋千,一个沙坑和几张木椅子,除此以外,只剩下环抱院子的几棵古树。每天三次,小孩们总是在老师的监护下,吵吵闹闹得在院子里穿来穿去。在孩子们的尖叫玩耍声中,我总是不能安静的看书上网,不免总是冲杯咖啡,端到窗边,从二楼的宿舍里看着孩子们玩耍。

纳什从窗边看广场上的鸽子争食,最后看出了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而我看出荷兰的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的一点不同之处。

那就是受伤之后。玩耍总会受伤:皮球砸到了脸,沙迷了眼睛,小朋友打架被揍倒在地...每每发生时,那受伤的孩子一般都蹲下身去,双手抱头,然后躺倒在地,痛苦得在地上翻滚尖叫或者嚎啕大哭。这时,奇怪的是他周围的孩子不是围上去看看伤得如何,问问要不要紧,而是各自散开,离伤者一段距离,还自己玩着手头上的事情,有说有笑。仿佛伤者并不存在。而受伤的人一般躺上一会,慢慢恢复过来,爬起来,一瘸一拐的下场休息。这时候周围的人才聚拢来,继续他们的游戏。很没有人情味啊。

要换了在中国小学,一个孩子受伤了(不知道现在的孩子如何),周围的伙伴一定会聚上来,“有没有受伤?”“不要紧吧?”“对不起对不起!”。倘若受伤的孩子没有人理,他就会觉得好似受了屈辱一样。

这一处的不同,我想来想去不明白,也许他们的孩子需要自尊,所以众人散去,留他独自打滚;而咱们的孩子需要同情,所以众人聚拢,表示关心。

三岁看大。今日的中国,又何尝不盼望众人聚拢,一起表示关心支持呢?我看不必。我举办好我的运动会,我热情的发了请帖,你来或者不来,都不管我的事了。这才是体育精神,这才是大国的范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