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2

可怜人

https://drive.google.com/uc?export=view&id=1B1Xy5L6cEYR4y8aE_6As8ftruhv88wKt
10.22
又捐了5000 唉,捐款比挣钱快
https://drive.google.com/uc?export=view&id=1B5Lm2wrsxWrEJb-QrTwPR0qQaDDO3Lbt

以后各种小捐款我得找个地方记,最好是晒。一来是用虚荣心帮助自己持续行善,。二来攒多了以后,看着心宽。三来,万一以后被人斗,说卖国恨国啥的,我至少还有爱得深沉的证据。
乞丐也有喂鸽子的权利。
9.27
https://drive.google.com/uc?export=view&id=12w7cVFuG3GNQQfTEq3eXVAWoYF7gy3JI

2022.10.13 

助农捐款,把微信零钱里的100元捐了。


展开全篇文章...

2020-09-19

再见

在国外的日子,会不时写博客。

在国内,就不写。

上一次,这个博客搁置了好多年,
在互联网,10年前就是远古,10年后就是科幻。

就要回国了,
不知道这一次,博客还会搁置多少年?
希望到时候blogger别倒闭,
我以后在墙外,
还能接着写。

再见

展开全篇文章...

2020-09-18

基金果然是挂了

没错了,自科是挂了。还是会难过。


连续两年都挂了,明年我可以休假了~本子我自己觉得也很有趣,可惜啊,别人不觉得有趣,都没上会。没事,没钱我们就发不开源的期刊。慢一点难一点,但对我们要求更高了。少招研究生,不能都答应,耽误人家。

我要把精力放在多看书上。然后,本科教学。然后,小存的成长。还有,继续发现有趣的世界!

展开全篇文章...

2020-09-15

基金陪跑又一年

今年申请的和人类情绪和人地关系的基金应该是又挂了。难免有些失落,毕竟我和学生都做了一些老老实实的努力,小黄和我写的综述今天也终于被接受了。150多篇参考文献,挺不容易了。不过开心的是,明年没资格再申请了,我好好休息一年吧。多看书,一定要抓紧机会多看书。


可怜我的学生们哟,继续受穷的命。

展开全篇文章...

2020-09-07

上山

门前不远处有一个小山岗。不高,大概20米。春夏秋都长满绿草,上一个冬天它被白雪覆盖,变成孩子们吵吵闹闹的滑雪场。


那天九月的夕阳刚刚沉下,我就想着出门走一圈。晚霞,这些太阳的跟班们一步三回头地被拖下地平线,像是一群不敢和家长离太远的孩子,不舍地离开游乐场。于是天完全黑起来。

天一黑,草地就变成墨色。空气忽然变凉了。好像一位巨大的魔法师,把看不见的气态凉水,从瓶里沿着山岗倒下来。穿着短裤的我,小腿蹚过这气态的凉水,大腿还很暖和。这时候,耳机里传出一首“the scientist”,于是我改变主意向山岗走去。音乐越来越开阔,天光也越来越开阔。离开沉集在“平原”的凉凉空气,小腿也变暖和起来。站在山岗顶上,可以看到远处的天际线,逆光的每一片树叶远远的都很清晰,包括站在树枝最高处的乌鸦们。

天是墨蓝色,横着一些黑色灰色的云,不甚分明。地平线是深红色,似乎要捧出一点什么,但想想还是放弃了。偶然有一丝风,但也许是自己搅动出来的。这一刻,温度是如此完美,空气是如此完美,天地是如此完美,我所有的感知都很灵敏,而我什么欲望都没有。像是一台完美的照相机,录音机,温度计,气压计... 所有的指示灯都是绿色,但没有什么要分析,没有什么要思考,没有什么要记录。没速度,没重量,没旋转,没动量,没个性,没名字。我只是存在,其他什么都不是。

一瞬间我进入了那种,渴望毫无渴望的境界。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展开全篇文章...

撬门溜锁

我想学习新的东西,就买了一个撬门溜锁套装。包括两个透明的锁,让我能够知道锁芯结构。经过刻苦学习,我已经似乎掌握了撬门溜锁基本技巧。拿家里的几个门试了试,感觉可以接受更严峻的挑战了。不过我的短跑速度还不行,下一步苦练短跑吧。

https://drive.google.com/uc?export=view&id=19HzBrSN53KYZZyoMBYMRa268amYTGeu4

展开全篇文章...

行为矫正治疗

你要抱怨再治疗

展开全篇文章...

2020-09-04

过把瘾就死

看完王朔的《过把瘾就死》。很奇怪,以前没有看过这一篇。

这一篇的特色是,把夫妻吵架写得如此真实,吵架的动机,发展,高潮和结果,或第二高潮和结局归纳的如此典型。真怀疑他是拿着录音机收集素材,然后综合起来写的。一本书里,半本都在吵架。各种无中生有,空穴来风,描写得又那么实实在在。吵得对象又是如此烟火,让人不免带入自己的情绪。
放下书,他究竟写了些什么呢?不知道。这是爱么?不知道。这是恨么?也许吧?可能写来写去,就是想展现一下,俗人的爱情,俗的爱情,俗请。
背后的占有欲。

展开全篇文章...

2020-08-29

Elon Musk的脑机接口

Elon Musk的Neuralink又出脑机接口新版本。目前的0.9版本可以做到猪-机单向交互。即,电脑能读猪脑的n个神经元状态、可以绘制实时脑电图。Neuralink目前把n从个位数做到了四位数,确实令人惊叹,让人觉得科幻就在眼前。


在宣传片中,有大约15秒的内容是在讲,如何从运动中的猪脑中,重构猪的身体关节位置和运动状态。有观测值和预测值:大多数预测值和观测值的位置和运动方向都非常接近。我还想了一下,为什么这个镜头这么长,给出了什么关键信息?

忽然明白了,从大脑读出的信息中,预测大脑宿主的身体姿态确实非常重要。以后当人拥有了机器身体后,这是大脑控制身体的关键。所以脑机接口的未来,至少对于neuralink来说,肯定不仅仅是治疗阿兹海默,健忘症,抑郁症那么简单。而是替换身体。让身体的物理和软件升级变得可能。以后也许你要为你的特斯拉软件升级付钱的同时,为你的身体升级再付一笔钱。甚至让你的特斯拉成为你身体的延伸,帮你去取汉堡——可那时候你要汉堡干啥?

快醒醒,该换营养液了!

展开全篇文章...

一件蠢事

我买了六个月的移动硬盘坏了。查过退货政策后,了解已经过了保修期。但就这么把硬盘丢掉就有些可惜。何不用这个机会来了解一下现在移动硬盘内部的构造?


准备好了各种型号的螺丝刀,便开始拆起了硬盘。一开始还挺顺利,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噼里啪啦一顿拆解,一路拆到了磁头,看到了一尘不染的磁盘盘面。

看到磁盘原来这么漂亮,就像女士的小镜子一样,但精致100倍,我就动了把它撬出来作为随身一个gadget的想法。初极艰,很难撬动,复撬几下... 啪唧,哗啦啦!小镜子忽然炸裂成几千几万份闪耀的镜尘,粉碎性地散落一身一地。多谢我的两片眼镜片,帮我挽回了本该失去的视力。再看看打着赤膊的我,上身插满了...硬盘。这个场景似乎并不常见。

吸尘器,抹布,收拾,洗澡,洗下这一身硬盘——头发里,嘴唇上,亮晶晶的。

可能是心理作用,感觉到皮肤有点灼烧感。忽然想到,硬盘里会不会有什么有剧毒的涂料?若是这样,澡似乎要洗得更加认真一点。我登上谷歌,搜索“移动硬盘里有没有毒”,迟疑地点了一下搜索。我知道搜这种问题的傻x不会多。出乎我意料地,居然也跳出来许多搜索结果:

“快使用360杀毒软件”。




展开全篇文章...

2020-08-24

没有消息就是坏消息

还是希望今年的基金能中。这样我就有钱换一台工作电脑了。这台跟着我5年,我一直很喜欢,换了2次电池,现在电池又慢慢不够用了。随便跑点什么发热量也很大,还有些噪音。如果中了我就买一台顶配替换她。如果没中,这是更可能的,那我就再换一个电池,然后除除尘,希望能再工作两年。


不过估计是难。如果中了基金,我应该已经得到消息了。😓

展开全篇文章...

2020-08-22

如何拯救一艘沉船?

我不知道!

一个研究从第一性原理来说,绝对是有道理的。为什么研究了两年结果却是渣渣?我不能理解。请给我一点启示。目前排除的每一个bug都没能使得结果变好。不应该是这样. Something somewhere went wrong but I didn't get it.

展开全篇文章...

再读王朔

最近买了王朔的几本老书,找时间重新读读。已经读了《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永失我爱》和《无人喝彩》几篇。


我记得我初中读过前两篇,《永失我爱》印象稍深,还有一篇《空中小姐》印象也稍深。那都是在我没有恋爱,对纯洁的感情无比向往的年纪。《无人喝彩》没有读过。后来高中读了《动物凶猛》等被誉为“痞子文学”的作品,大学读了《看上去很美》。但最最打动我的还是《看上去很美》,丝毫没有一点痞气。也不知道是因为那时候我的思想已经成熟到刚刚能看懂一点,还是因为确实他到这一本的时候已经到了某种境界,越过了那根“金线”。当时一读之下,就感觉我对三岁的方枪枪眼中的世界非常熟悉。从幼儿园到大学,乃至到社会,其实都是一个鬼样啊。

但最近我重读王朔,觉得每篇文章里,都能看到一个精彩的闪光点。《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穿插的景物描写非常洗练,铺开收拢特别得心应手。王朔这么年轻的时候,笔就这么厉害。《无人喝彩》最有趣的是多人对话时的场感:有时两个人说话,多了一个人,你可以感受到,虽然谈话还在进行,对话的场就微妙地该变了。这时候又来了一个人,或者走了一个,这个场又变化了。很有意思。但《无人喝彩》里,对话本身我觉得不算特别精彩,但精彩的是对知识分子们无情的调侃。真是太过瘾了。《永失我爱》虽然写的是建筑公司卡车司机的故事,但语言对话并不太像我印象里的工人阶级。不知道是我错了还是怎么地。也许这就是时代感吧。

展开全篇文章...

2020-08-16

读《美国独行》感想

看完了一本老书,马克斯坦恩的《美国独行:西方世界的末日》。作者絮絮叨叨絮絮叨叨讲来讲去,用无数的统计数据,人口学数据,访谈数据甚至小说中的fictional plots 讲述了一句话:“伊斯兰教徒用强大的意志和生育繁衍能力,将带来西方文明的毁灭”。


其实,不用他写我们也都看出来了。这个现象(作者笔下的“灾难”)在各个尺度上都发生过和发生着。有个词叫逆淘汰,在当年城乡二元计划生育政策不同的中国,这画风太熟悉了。农村就是我们的中东,户籍制就是我们的移民政策,城乡生育率显著不同,总有一天,农村包围城市。但唯一不同的一点,也是关键不同的一点是,农村人进城,就是城里人了。至少下一代就是城里人了。身份认同变成了天津人,上海人。。。 而(作者认为),穆斯林进入传统西方资本主义大城市后,他们,包括他们的后代更认同自己的穆斯林身份,而非巴黎人,埃因霍温人。他们反而会重塑期待他们融入的城市,逼迫让邻居们穿上hijab和Burqa,把教堂变成清真寺... 把欧洲伊斯兰化。

因此,作者大声疾呼,大家先不要管什么全球变暖,欧洲是完蛋了,包括东欧。全球反伊斯兰旗帜只有美国能扛,不要怂啊。可美国那么多傻逼左派,软弱的多元文化支持者们。。。令作者心痛不已。

读完后,感觉我自己涨的知识似乎并不多。不过逼着我多思考了一下几个问题:

中国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关系,到最后会怎样。席卷欧洲的绿色会找到大量进入中国的入口么?

就算全世界都伊斯兰化了,世界会怎样?

在什么情况下,才应该支持文化多元论?

为什么伊斯兰教这么牛逼?能和全世界正面刚?

现代生活方式有可能同化穆斯林么?

作为无神论者,应该用什么眼光看穆斯林们?

中国的种族歧视更严重,还是宗教歧视更严重?

如果作者认为 Demographic 特征决定了区域的未来,科技创新的力量又有几成?

被罗马人征服的希腊人,他们在被征服后几百年中的心态是什么?野蛮的罗马文明征服精致慵懒的希腊文明,总会在历史上重演么?

展开全篇文章...

2020-08-15

小存的作文,最爽的一天

我经常在想,如果我可以自己一个人独自过一天,我会怎么过呢? 首先,我其实想要过一个极有意义又快乐的一天,要找到他们之间的一个平衡还真不容易。也就是说,我要既开心,又觉得自己学了点东西,我认为这很难做到不偏不倚。
所以,我会先学习(因为我不学习玩的就不踏实)然后再玩。
可这只是个大概,你还要算你一天学多少,玩多少。
上学时每天都吵着对父母说 我要自由,我要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
但父母万一给了你自由,你又不知道怎样安排(我现在就是这种情况)父母平时不给你自由,就是认为你不自律,因为自由来自于自律。
稍有跑题,我会先工作,并且我喜欢工作一会休息一会(虽然有时休息会比工作还长),我就一会工作一会休息的做2个小时。💚
我的任务也得自己给自己布置,我得复习语文和数学书,练字,做卷子,还要读英语书。
然后吃午饭又是个问题,因为我暂时还不会做饭,如果贸然行动付出的代价可能比吃不到饭还严重,现在有疫情,我没钱还不能叫外卖????
所以我只能去冰箱翻一些熟食,像面包,巧克力,果冻和水果罐头之类。(如果我会做饭可以省去多少麻烦啊)
吃完饭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敞开玩啦,我看书,画画,打游戏是我最喜欢的娱乐方式。
(还有很多我就不加以论述了)
接着,我会看一会日落,那是非常漂亮的,天空中呈现出,红色,橙色,淡紫色,黄色还有玫瑰色,太阳从黄色变成橙色,慢慢的从小山后面沉没。
然后我会再学一会习,然后差不多一个下午就过完啦,然后又去冰箱里翻熟食。
吃完晚饭之后,我会继续玩玩到八点,然后我就去练钢琴。
练完钢琴,一般父母会让我玩到9点半,可这次我说了算,我其实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玩到几点,只是比先前长的多,(甚至还会有熬夜的可能!!)所以这里就不说了。
还是老一套,看书,画画,打游戏,看电视。
然后我就去睡觉。
我会过得很开心。
我的一天就是那么的简单。

展开全篇文章...

2020-08-13

黎叔

网上看到黎叔被保释后,回到办公室众人欢迎的视频。一个罪犯,受到众人的欢迎,这本身就很讽刺。想到这些天苹果的股票,不禁感慨,没有选票,还有股票。没有言论自由,还有鼓掌自由;自由就像死亡,一旦经历过,就回不去了。


又想到台湾的八十年代。没做过国民党黑牢历史的泛绿,简历都嫌不够硬,在政坛上不了台面。5年的比1年的厉害,20年的比5年更有资历。违法犯罪成逆向背书了。

展开全篇文章...

2020-08-08

说说奋斗

大约一个多月前,我在网上看到一位朋友转发了这样一段话:


“这世界之所以美好,不是因为你们这些疯狂努力的做题生奋斗逼,而是我们这些摸鱼的打工仔,我们拉低了老板们招人的期待值,老板们都知道我们90后95后够钟就下班坚决不加1分钟班下班后就消失不回讯息,就会知道自己的逼数,就知道自己不可以花8小时一天购买一个年轻人24小时的时间。是我们这些划水专业户让世界更美好了!”


原帖很长,但观点差不多就浓缩在这一段。看完这篇为“上班摸鱼,下班失踪”张目的文章,我第一反应是愤怒。鬼扯吧,懒还懒出了哲学了!然后我右键保存,把这篇文章收藏了。因为我知道,如果一篇文章认真地说一加一等于八或者火箭应该烧煤助燃,我肯定哈哈一笑绝不动怒。愤怒源于一时无力反驳,说明潜意识里觉得此言还是有几分道理,但需要在自己没有情绪的时候再琢磨一下。


过了几天,在我自己朋友圈里,看到我一位同门师弟,现在已经是小有成就的创业者王总——他发的另一段话。他的朋友圈我一直追着看,满满的正能量,完美地展现了创业者的不易和不屈,以及一路以来的收获。那段话是这么讲的:


“最近我的团队中有些新入职的小伙儿,对每天出差在外跟农民打交道,表现出缺乏热情——对此我是非常的反感,我就是要在项目当中锻炼和培养人。很久之前读过《致加西亚的一封信》一书,主人公罗文收到一个艰巨的任务后,没有丝毫犹豫,没有询问任何问题,凭着智慧和勇敢,以满腔的热情克服困难,最终完成任务。我就不明白,我可以冒着危险爬到矿山顶上去飞飞机,可以给农民核查到深更半夜,可以千里迢迢只为把标书送达,为什么他们不行呢?!想有一番作为,而又不能吃苦,不能深入一线,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我完全理解王总的感受,本能地理解。最打动我的一句话是:“我就不明白,我可以... 为什么他们不行?” 如果不是前几天我收藏的那个帖子,不理解我也就不管了。但由于那个帖子,这个反问句我就当疑问句了。于是我又重新读了一下之前的“摸鱼”帖。希望能理理自己的思路,对于“奋斗”这件事,有个更立体的认识。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无论是奋斗到达幸福论,还是“摸鱼”到达幸福论,大家都是追求幸福的。说得更大一点,如果和自己利益没有冲突,还都追求“让世界更美好一点”。这是两种奋斗论的共同点。而这两者观念的冲突之处,在于是否相信奋斗能带来自身境遇的改善,以及是否相信这种改善能带来幸福。粗粗分类,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劳资双方,三群人之间的信念冲突。


对资方来说,当然所有的工资发放方都希望自己的团队保持竞争力。创业者自己往往是最努力,最有担当,也最有动机的一群人。这一群人的奋斗观显然是类似的——都相信靠自己和团队的努力奋斗,能带来境遇的改善,且坚信这种改善能带来幸福。这是可以反证的——如果不相信这点,他们也不会自己创业,把高风险高忧虑留给自己,把未知前途完全托付给奋斗。


但对劳方来说,却能大致分出两类人群。一类是“奋斗者”,一类是“劳动者”。这两类人对工作的核心需求不同。前者把工作视为事业甚至爱好,从工作中寻找满足感,激励多巴胺分泌,让自己的努力有价值感,和老板同心同德。后者把工作当... 一份工作而已,是谋生手段,养家糊口抑制胃酸过度分泌。后者的价值感或许会从业余活动或家人朋友中得到。正因为核心需求不同,所以他们对奋斗的态度不同。有人自愿996,有人朝九晚五,这都是不可强求的。(部分高校教师笑称996算个啥,谁没体验过周六夜里十一点加班回家,路过还灯火辉煌的其他实验室,笑着摇摇头走过)


如果没有这些“奋斗者”,组织将会很快失去竞争力。小到公司,大到国家。这是显而易见的。机构就这么多,预算就这么多,用户就这么多,可支配收入就这么多。在大多数行业,没谁比谁更聪明多少。“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你不为之奋斗,自然有更愿意奋斗的组织开心地去接管他们的预算。


但如果没有“劳动者”,组织将出现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不那么明显了。谁不希望自己的团队里都是“奋斗者”,没人只把它当作一份工作呢?事实上,所有成功的大型企业创业之初,一定都是“车库里的奋斗者”形象。但无论如何保鲜,即使是 微软,Google 这样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变成充斥大量“劳动者”,和少数“奋斗者”的形态。许多成功学的书都在讲,如何避免企业丧失奋斗激情,但保持激情真的只是一件好事么?


一片森林中的树木为什么都几乎一样高呢?因为树木长得很密,而单位面积都有效光辐射(阳光)是一定的,所以树木都争着往上长,而不是伸展着长,才能让光线不被别的树挡住。这种竞争要到生物学的极限才能停止。换句话说,森林里的树木即使仅仅是活着,就已经费尽了全部气力,支撑了自己生命几乎不可承受之重。这样的例子在生物界有很多——比如黑猩猩夹着尺寸很不方便的睾丸,就是为了在一妻多夫制的sperm war的竞争中更有繁殖胜率【1】。长颈鹿为了竞争高度,脖子太长,结果对心脏的要求过高,造成它们普遍高血压【2】导致整个种群处于亚健康。简言之,生物界竞争并不总是导致个体得到更多更幸福;对于种群,后果更是带着竞争创伤活下去。作为人类的我们能更聪明么?而我们也早已知道,人均GDP最高的国家(卡塔尔),幸福指数离最高还远着呢 【3】【4】。所以,如果组织中没有“劳动者”,组织可能处于这种狂飙的“亚健康”状态,最后把996甚至007变成组织制度,员工把生活都搭进工作。就像森林里的树木一样,没有选择,淘汰或是更高。我是亲眼见到去了某厂的朋友,工位下掏出睡袋,抽屉里掏出牙刷。


但无论如何,一个人选择多劳多得,还是选择少劳少得,这不是道德问题,而只是一个个人选择。对于个人,自己愿意奋斗的程度,取决于身体条件,以及动机强度。只要能看清因果,承担责任,拥抱后果。一个人无论选择什么奋斗态度,都是无可厚非的,都是合理的。他们的诉求,也都是值得一听的。但摸鱼的责怪奋斗的加速了“内卷”,说“请你在职场停止努力。你一努力,你同事就倒霉,只能陪你继续努力。”——这就是错的。一个人可以停止自身的努力,但他无权替别人决定该不该奋斗。每个人自身境遇不同,压力自然也不同。有的人有房有车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一个月5000元到手觉得差不多了;而有的人上要赡养、下要抚养或者内要疗养、外要包养。压力或者欲望远超5000元。摸鱼的要求他顾及同事,停止奋斗,人家能答应么。反过来也一样。奋斗者觉得摸鱼的怎么就不愿意一起共同奋斗?可人家要么是佛系,幸福已经不依赖工作上的得失;又或者也许已不再相信这个社会里,他的奋斗的福报能落在自己头上——如果努力没有回报,换来的不是升职加薪而是各种职业病,那为什么要努力工作?既然有这样的认知,他人也确实无权代替他们选择。


让人有选择的社会,一定比没选择的好。文明的进程,本质上就是解放自由意志。但现如今劳动市场上,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也供过于求。加不加班?,对许多人是不存在选项的。小领导不下班,自己下班,那等着下岗吧!何来选项?另一方面,由于想摸鱼的劳动者没有其他选项,只能一边诅咒和嫉恨真正的奋斗者,一边跟着演加班戏给领导看。本来一个系统中,鸿鹄燕雀可以各占其生态位,各得其位也各得其食;没有选项地绑在一起,也就慢慢也互相心生罅隙。这对组织长久发展也是不利的。


选项可能来自于资方么?当然不。作为比较佛系的老师,我也希望自己的全体学生都特别努力,更别说公司老总,机构负责人了,谁不希望组织里人才济济没有庸才。他们不会有动力给不奋斗的员工留位置?那选项可能来自国家么?没错,是有劳动法,但你懂的,20年都没有怎么修改的法律早就不适应现在的情况了,何况仲裁前置。既然不可能靠组织和法律的施舍,那选项从哪儿来?其实历史早有答案:工会。


而组建工会的历史,一直以来也是一部奋斗史。工会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的英国。由弱势的低等级工人自发组织的工会在伦敦曾遭到残酷镇压。一开始,工会和集体的谈判被视为非法,工会代表被逮捕后的处罚甚至包括处决。直到1871年后,英国工会才合法化。但这种工人斗争大多也以失败告终。因为“资本家没有工人能比工人没有资本家活得长久。资本家的联合是很通常而卓有成效的,工人的联合则遭到禁止并会给他们招来恶果【5】”。1899年美国工会经过无数次罢工,甚至流血,才为自己和全世界劳动者争取到普遍的8小时工作制。虽然我国的中华全国总工会,从五四运动以来也有着不屈的奋斗史,但,你懂的。而独立工会在中国的路就更难了,难到我都没法提,都略过吧。那些先驱的后果,只能自己去外网搜搜佳(哩个啷个)士事件,真是难上加难。


所以,和摸鱼相比,奋斗还是永恒的。奋斗是一部人类史,一切都需要奋斗,即使是为了争取不奋斗的权利。


参考文献:


  1. Dixson, A.F. (2009) Sexual Selection and the Origins of Human Mating System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igure 1 高等灵长类动物睾丸大小与体型的比例关系 (Adapted from Dixson 2009; based on Harcourt et al. 1981a; redrawn and modified from Short 1985.)


2. Zhang, Qiong G. "Hypertension and counter-hypertension mechanisms in giraffes." Cardiovascular & Haematological Disorders-Drug Targets (Formerly Current Drug Targets-Cardiovascular & Hematological Disorders) 6.1 (2006): 63-67.


3. Y Kang, Zeng X, hang Z, and T Fei* (2018) "Who are happier? Spatial-temporal analysis of worldwide human emotion based on geocrowdsourcing faces. UPINLBS 2018. 


4. World Happiness Report 2013 Ranks Happiest Countries Around Globe. Huffingtonpost.com. 2013-09-09 [2014-04-25].


5.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展开全篇文章...

2020-08-06

Thermal displacement?

今天读了 Nature 新出炉的 Thermal displacement by marine heatwaves,有两口气咽不下。第一,凭什么海洋动物能够 sense 出海水的温度梯度变化并朝向正确的温度方向迁徙啊?几公里还好说,文章中还出现过几千公里的 thermal displacement呢,即使方向正确,都是闪电侠么? 第二,我博士论文就被局限在一个培养箱里。如果我当时想,海洋就是我的培养箱。。。那写这篇(破)论文的岂不是我啦。。。


妈的还是要敢想。不过严谨也很重要呀,否则会被骂的。

展开全篇文章...

2020-07-30

多听英文流行歌曲能提高词汇量么?

    初中的时候我开始听英文歌曲磁带。那时候能流传到国内的英文歌曲非常有限。我记得的就是披头士的几张专辑,卡朋特兄妹,保罗西蒙和加芬克尔,以及几张《欧美流行金曲》的合辑,包括惠特尼休斯顿,威猛先生,空中补给站等等,以及忽然大红大紫的迈克尔杰克逊。

    九三九四年的街头,特别是校园周围的音像店里,每天就翻来覆去地播放着那几首外国歌:噎死他爹玩什么(yesterday once more),必利劲(Billy Jean),以及 左等右等(right here waiting)。除此以外,就是中文歌“纤夫的爱”和“一封家书”。

    那时盗版磁带卖8块,正版卖10块。唯一的区别就是夹页的歌词,盗版的错字多,正版的错字少。许多年后我才知道,当时买的可能都是盗版。卖贵几元钱的是为了满足那些更有情怀的傻x少年。

    我总是把在武汉街边过早的饭钱省下来,攒着半个月就能买一盘磁带,因此我不但攒下了许多英文歌曲磁带,还躲过了许多乙肝风险。我常常戴着耳机做作业,戴着耳机入睡。考试的时候看着试题,立刻浮现的往往不是正确答案,而是当初做这道习题时,耳边的音乐。因为这常带着耳机的坏习惯,家长没少干涉。每次我都用一句,“在听英文歌曲,积累英文单词”一句,作为无敌盾牌。

    时光荏苒,到了初三。那时英文成绩差到每节英语课上课之前就会先被记仇的英文老师赶出去。“you, stand up, and get out!” ,英文老师说了半学期的这句话对我来说就是“这位同学,我就不打扰你音乐欣赏时间了”。于是我就愉快地揣着walkman(一个有趣的古老词汇),在校园别处“学英语”。那时又有许多新组合新乐队被引入大陆,什么 Boys 2 Man,什么 All 4 one,后街男孩,野人花园,迈克尔学摇滚。还有许多正经的摇滚乐队可听,涅槃乐队,电台司令,绿洲乐队,枪炮玫瑰,metallica,羊杂碎(suede),你二乐队(U2),老李(Lou Reed)不一而足,学到的“英文”非常丰富。

    但一个疑问一直在我心中萦绕,那就是,听英文流行歌曲到底能不能提高英文成绩?和我看英文课本听听力材料相比,我花了更多更多的时间,盯着那些只怕是用小七号的字体写就的,拼写都不能强求只能意会的盗版磁带歌词单,耳机里听着完全没有语法的歌词。这对我英语成绩有帮助么?

    直到几年前,王景萌同学,和我一起煞有介事地研究了这个问题。我们使用并清洗了3个词库作为“英语学习材料”,分别是材料1. Billboard从1965 - 2004年的HOT 100 打榜歌曲共861首所有的歌词;材料2. 著名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本科生英语教材 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 (3rd.) (Lightbown & Spada, 2006),以及 材料3. 研究生英语教材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4th.) (Cook, 2013),并从词语使用频率的角度,来匹配 5 种英语使用场景下的词频。也就是说,我们主要是想看看,比起那些“正统”教材,英文流行歌的歌词里,反复出现的那些常用词,是否能更好地符合现实生活中的英文使用场景。


研究流程图

    我们所做的,就是拿三个“英语学习材料”的词云,分别和5个英语应用场景做匹配,考察每种场景下,哪种学习材料更配它,那这种学习材料就对这个场景下的英语词汇使用更有帮助。

    可以看到,比起本科生英语教材,研究生英语教材的词频分布,稳稳地更加贴合我们考察的5个英文使用场景。但我们的流行音乐英文歌词出奇制胜,在小说阅读和网络用语(twitter),比起两本教材更加符合。这说明拿着英文歌词作学习材料,能更好地帮助我们上网发推,以及阅读小说。

    至于听英文流行歌曲能够帮助口语会话,或者帮助提高论文写作水平,那看来都是想多了。认了吧!怪不得我不咋会写论文呢,都怪小时候该好好学习课本的时候,听歌听多了...

展开全篇文章...

2020-07-26

你的努力,我的自豪

高中时在班里我的成绩一直稳定地很差。在每学期末班主任都会公布班里的平均分和在年级其他10个理科班中的排名。排名每次进步的时候,我从来不觉得我脸上有光,反而觉得惭愧。


长大后才被告知应该感到自豪,这无缘无故的自豪叫民族自豪感。

展开全篇文章...

2020-07-15

这两天想得脑袋疼了都 narxnet

1 为什么我的误差显示这么大

2 如何科学确定滞后天数 起点是 0还是1
3 我们的case中,需要 close loop net 么
4 如何用open loop 和close loop 预测多步
5 取消延迟如何应用
6 随机还是手动选择训练集?

展开全篇文章...

2020-07-06

言论尺度

国内言论尺度居然已经容不下高晓松和方方了。民众真的太容易被影响。愚昧的脑袋想怎么洗就怎么洗,洗成什么颜色就什么颜色。群众只配做少数人实现目的的工具,不配有同情心的人为他们做什么。认清这点,我也就长大了。

展开全篇文章...

2020-07-05

reviewed pollen related references

Desjardins, Michael & Hohl, Alexander & Griffith, Adam & Delmelle, Eric. (2017). Fine-scale visualization of pollen concentrations across the Eastern United States: A space-time parallel approach.

Int J Biometeorol:中国北京青蒿花粉传输路径和来源研究

Qin X, Li Y, Sun X et al. Transport pathway and source area for Artemisia pollen in Beijing, China. Int J Biometeorol. Dec 2017.

Calculations of Wind Mass Transfer of Pollution: Simulation and Analytical Models:
这个污染物大气传输模型有个python版本
PySPLIT: a Package for the Generation,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of HYSPLIT Air Parcel Trajectories


欧拉方法(),更适合示踪;拉格朗日方法(沿着线路积分),更适合溯源。

事实上,最常用的花粉溯源是拉格朗日反向轨迹法。(Allergenic Pollen: A Review of the Production, Release, Distribution and ... edited by Mikhail Sofiev, Karl-Christian Bergmann)

北京市气传柏树花粉浓度监测分析
姚丽娜, 张宏誉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气传柏树花粉的浓度, 并对花粉浓度进行分级。 方法 2007年3月1日~4月30日, 应用Burkard采样器, 对北京市气传花粉浓度进行监测, 并对单一柏树花粉过敏的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患者进行随访, 对其病情及柏树花粉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07年北京市柏树花粉季节始于3月14日, 止于4月12日; 柏树花粉是3月下旬(3.20~3.31)空气中最主要气传花粉, 浓度最高达294 g/(m3·d), 平均浓度为81 g/(m3·d); 柏树花粉浓度与柏树花粉过敏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相关, 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04, P < 0.001;柏树花粉浓度可分为4级:0级≤6 g/m3; Ⅰ级≥7 g/m3; Ⅱ级≥16 g/m3; Ⅲ级≥67 g/m3; 结论首次应用Burkard采样装置对北京市柏树花粉进行浓度监测, 北京市柏树花粉共持续4周, 3月下旬是柏树花粉致敏高危时段。

反向轨迹

SILAM atmospheric dispersion model and the HYSPLIT trajectory model。可以试试SILAM 大气传播模型。拉格朗日模型有 FLEXPART,SILAM-L(2006),DERMA 和 SNAP

北京地区1~4天花粉浓度预报的应用研究

北京市气传柏树花粉浓度监测分析

展开全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