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8

说说奋斗

大约一个多月前,我在网上看到一位朋友转发了这样一段话:


“这世界之所以美好,不是因为你们这些疯狂努力的做题生奋斗逼,而是我们这些摸鱼的打工仔,我们拉低了老板们招人的期待值,老板们都知道我们90后95后够钟就下班坚决不加1分钟班下班后就消失不回讯息,就会知道自己的逼数,就知道自己不可以花8小时一天购买一个年轻人24小时的时间。是我们这些划水专业户让世界更美好了!”


原帖很长,但观点差不多就浓缩在这一段。看完这篇为“上班摸鱼,下班失踪”张目的文章,我第一反应是愤怒。鬼扯吧,懒还懒出了哲学了!然后我右键保存,把这篇文章收藏了。因为我知道,如果一篇文章认真地说一加一等于八或者火箭应该烧煤助燃,我肯定哈哈一笑绝不动怒。愤怒源于一时无力反驳,说明潜意识里觉得此言还是有几分道理,但需要在自己没有情绪的时候再琢磨一下。


过了几天,在我自己朋友圈里,看到我一位同门师弟,现在已经是小有成就的创业者王总——他发的另一段话。他的朋友圈我一直追着看,满满的正能量,完美地展现了创业者的不易和不屈,以及一路以来的收获。那段话是这么讲的:


“最近我的团队中有些新入职的小伙儿,对每天出差在外跟农民打交道,表现出缺乏热情——对此我是非常的反感,我就是要在项目当中锻炼和培养人。很久之前读过《致加西亚的一封信》一书,主人公罗文收到一个艰巨的任务后,没有丝毫犹豫,没有询问任何问题,凭着智慧和勇敢,以满腔的热情克服困难,最终完成任务。我就不明白,我可以冒着危险爬到矿山顶上去飞飞机,可以给农民核查到深更半夜,可以千里迢迢只为把标书送达,为什么他们不行呢?!想有一番作为,而又不能吃苦,不能深入一线,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我完全理解王总的感受,本能地理解。最打动我的一句话是:“我就不明白,我可以... 为什么他们不行?” 如果不是前几天我收藏的那个帖子,不理解我也就不管了。但由于那个帖子,这个反问句我就当疑问句了。于是我又重新读了一下之前的“摸鱼”帖。希望能理理自己的思路,对于“奋斗”这件事,有个更立体的认识。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无论是奋斗到达幸福论,还是“摸鱼”到达幸福论,大家都是追求幸福的。说得更大一点,如果和自己利益没有冲突,还都追求“让世界更美好一点”。这是两种奋斗论的共同点。而这两者观念的冲突之处,在于是否相信奋斗能带来自身境遇的改善,以及是否相信这种改善能带来幸福。粗粗分类,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劳资双方,三群人之间的信念冲突。


对资方来说,当然所有的工资发放方都希望自己的团队保持竞争力。创业者自己往往是最努力,最有担当,也最有动机的一群人。这一群人的奋斗观显然是类似的——都相信靠自己和团队的努力奋斗,能带来境遇的改善,且坚信这种改善能带来幸福。这是可以反证的——如果不相信这点,他们也不会自己创业,把高风险高忧虑留给自己,把未知前途完全托付给奋斗。


但对劳方来说,却能大致分出两类人群。一类是“奋斗者”,一类是“劳动者”。这两类人对工作的核心需求不同。前者把工作视为事业甚至爱好,从工作中寻找满足感,激励多巴胺分泌,让自己的努力有价值感,和老板同心同德。后者把工作当... 一份工作而已,是谋生手段,养家糊口抑制胃酸过度分泌。后者的价值感或许会从业余活动或家人朋友中得到。正因为核心需求不同,所以他们对奋斗的态度不同。有人自愿996,有人朝九晚五,这都是不可强求的。(部分高校教师笑称996算个啥,谁没体验过周六夜里十一点加班回家,路过还灯火辉煌的其他实验室,笑着摇摇头走过)


如果没有这些“奋斗者”,组织将会很快失去竞争力。小到公司,大到国家。这是显而易见的。机构就这么多,预算就这么多,用户就这么多,可支配收入就这么多。在大多数行业,没谁比谁更聪明多少。“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你不为之奋斗,自然有更愿意奋斗的组织开心地去接管他们的预算。


但如果没有“劳动者”,组织将出现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不那么明显了。谁不希望自己的团队里都是“奋斗者”,没人只把它当作一份工作呢?事实上,所有成功的大型企业创业之初,一定都是“车库里的奋斗者”形象。但无论如何保鲜,即使是 微软,Google 这样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变成充斥大量“劳动者”,和少数“奋斗者”的形态。许多成功学的书都在讲,如何避免企业丧失奋斗激情,但保持激情真的只是一件好事么?


一片森林中的树木为什么都几乎一样高呢?因为树木长得很密,而单位面积都有效光辐射(阳光)是一定的,所以树木都争着往上长,而不是伸展着长,才能让光线不被别的树挡住。这种竞争要到生物学的极限才能停止。换句话说,森林里的树木即使仅仅是活着,就已经费尽了全部气力,支撑了自己生命几乎不可承受之重。这样的例子在生物界有很多——比如黑猩猩夹着尺寸很不方便的睾丸,就是为了在一妻多夫制的sperm war的竞争中更有繁殖胜率【1】。长颈鹿为了竞争高度,脖子太长,结果对心脏的要求过高,造成它们普遍高血压【2】导致整个种群处于亚健康。简言之,生物界竞争并不总是导致个体得到更多更幸福;对于种群,后果更是带着竞争创伤活下去。作为人类的我们能更聪明么?而我们也早已知道,人均GDP最高的国家(卡塔尔),幸福指数离最高还远着呢 【3】【4】。所以,如果组织中没有“劳动者”,组织可能处于这种狂飙的“亚健康”状态,最后把996甚至007变成组织制度,员工把生活都搭进工作。就像森林里的树木一样,没有选择,淘汰或是更高。我是亲眼见到去了某厂的朋友,工位下掏出睡袋,抽屉里掏出牙刷。


但无论如何,一个人选择多劳多得,还是选择少劳少得,这不是道德问题,而只是一个个人选择。对于个人,自己愿意奋斗的程度,取决于身体条件,以及动机强度。只要能看清因果,承担责任,拥抱后果。一个人无论选择什么奋斗态度,都是无可厚非的,都是合理的。他们的诉求,也都是值得一听的。但摸鱼的责怪奋斗的加速了“内卷”,说“请你在职场停止努力。你一努力,你同事就倒霉,只能陪你继续努力。”——这就是错的。一个人可以停止自身的努力,但他无权替别人决定该不该奋斗。每个人自身境遇不同,压力自然也不同。有的人有房有车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一个月5000元到手觉得差不多了;而有的人上要赡养、下要抚养或者内要疗养、外要包养。压力或者欲望远超5000元。摸鱼的要求他顾及同事,停止奋斗,人家能答应么。反过来也一样。奋斗者觉得摸鱼的怎么就不愿意一起共同奋斗?可人家要么是佛系,幸福已经不依赖工作上的得失;又或者也许已不再相信这个社会里,他的奋斗的福报能落在自己头上——如果努力没有回报,换来的不是升职加薪而是各种职业病,那为什么要努力工作?既然有这样的认知,他人也确实无权代替他们选择。


让人有选择的社会,一定比没选择的好。文明的进程,本质上就是解放自由意志。但现如今劳动市场上,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也供过于求。加不加班?,对许多人是不存在选项的。小领导不下班,自己下班,那等着下岗吧!何来选项?另一方面,由于想摸鱼的劳动者没有其他选项,只能一边诅咒和嫉恨真正的奋斗者,一边跟着演加班戏给领导看。本来一个系统中,鸿鹄燕雀可以各占其生态位,各得其位也各得其食;没有选项地绑在一起,也就慢慢也互相心生罅隙。这对组织长久发展也是不利的。


选项可能来自于资方么?当然不。作为比较佛系的老师,我也希望自己的全体学生都特别努力,更别说公司老总,机构负责人了,谁不希望组织里人才济济没有庸才。他们不会有动力给不奋斗的员工留位置?那选项可能来自国家么?没错,是有劳动法,但你懂的,20年都没有怎么修改的法律早就不适应现在的情况了,何况仲裁前置。既然不可能靠组织和法律的施舍,那选项从哪儿来?其实历史早有答案:工会。


而组建工会的历史,一直以来也是一部奋斗史。工会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的英国。由弱势的低等级工人自发组织的工会在伦敦曾遭到残酷镇压。一开始,工会和集体的谈判被视为非法,工会代表被逮捕后的处罚甚至包括处决。直到1871年后,英国工会才合法化。但这种工人斗争大多也以失败告终。因为“资本家没有工人能比工人没有资本家活得长久。资本家的联合是很通常而卓有成效的,工人的联合则遭到禁止并会给他们招来恶果【5】”。1899年美国工会经过无数次罢工,甚至流血,才为自己和全世界劳动者争取到普遍的8小时工作制。虽然我国的中华全国总工会,从五四运动以来也有着不屈的奋斗史,但,你懂的。而独立工会在中国的路就更难了,难到我都没法提,都略过吧。那些先驱的后果,只能自己去外网搜搜佳(哩个啷个)士事件,真是难上加难。


所以,和摸鱼相比,奋斗还是永恒的。奋斗是一部人类史,一切都需要奋斗,即使是为了争取不奋斗的权利。


参考文献:


  1. Dixson, A.F. (2009) Sexual Selection and the Origins of Human Mating System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igure 1 高等灵长类动物睾丸大小与体型的比例关系 (Adapted from Dixson 2009; based on Harcourt et al. 1981a; redrawn and modified from Short 1985.)


2. Zhang, Qiong G. "Hypertension and counter-hypertension mechanisms in giraffes." Cardiovascular & Haematological Disorders-Drug Targets (Formerly Current Drug Targets-Cardiovascular & Hematological Disorders) 6.1 (2006): 63-67.


3. Y Kang, Zeng X, hang Z, and T Fei* (2018) "Who are happier? Spatial-temporal analysis of worldwide human emotion based on geocrowdsourcing faces. UPINLBS 2018. 


4. World Happiness Report 2013 Ranks Happiest Countries Around Globe. Huffingtonpost.com. 2013-09-09 [2014-04-25].


5.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