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寺》读后感
以前觉得王小波的《万寿寺》,写得啰里啰嗦,重重叠叠。这一遍看下来,哈哈哈哈,写得太有趣了。这是一部借古讽今之妙作:只要把书中的老妓女看成“学院派”——古乃儒派今是党;小妓女看成是天真、好奇和自由的象征;薛嵩看成是古往今来的知识分子,小说就忽然有了魂儿。所有繁复和反复的描写就变成了试探知识分子在不同文化境遇下,所有可能的命运,以及知识分子改变个人和历史结局的可能性。
小说从一个虚无的开头开始,爆炸出一大拨平行的世界。在每一个世界里,知识分子得到的都不是什么太好的待遇。但在某些世界中,他们更接近智慧;另一些世界中,更接近帮凶;还有一些世界中,更接近悲惨。我必须摘抄一段让我哈哈大笑的:
老妓女以为他在耍花招,就直截了当的命令道去造一把你自己打不开的锁,薛嵩接受了这个任务,他思考了三天三夜,既没有画图纸,也没有动手做,最后他对老妓女说,大妈,这种锁我造不出来。老妓女说,胡扯!我不信你这么笨!此时她指的是薛嵩不会缺少造锁的聪明,后来她又说,我不信你有这么聪明!此时指的是薛嵩开锁的聪明。最后她说,我不信你这么刚好!这就是说,她不信薛嵩开锁的聪明,正好胜过了造锁的聪明。实际上聪明只有一种,用于开锁就是开锁的聪明,用于造锁就是造锁的聪明。薛嵩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走开去做别的工作了。
想到我今天中午还在找朋友求教翻墙找文献(当然你也可以认为我是为了看成人小电影儿我也不反驳)的新方法(老法儿失效了)。有感于我们太多的智慧都被用在了造锁和开锁上,别的工作只好做得少点了。但上面一直就没有放弃过,让知识分子们造出刚好打不开的锁来锁住他们的念头。包括连环锁(内行整内行,整得更在行),同心锁(上下齐心其利断金),移动电子锁(强制安装学那啥强国)… 这都有什么用呢?最后无非是让最聪明的人学会装傻,笨一点的人被整傻,最笨的人反正是真傻。一个博傻(greater fool theory)社会最终的接盘侠,大概就留给我们的后代啦。
我可能比王小波悲观一点儿,不过没事儿,更悲观的好处就是不大会失望。反正自由的鸟,在笼子里也是唱歌,在笼子外面也是唱歌。如果这只鸟还学过一点儿数学,只要重新定义一下里外,立刻自己就在笼子外面,余下的世界都被装进了笼子里啦——可别以为世上没有这么一只神奇的笼子——不妨想想关着权力的那只制度的“笼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