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9

关于可听化

数据可听化里有个普遍的做法叫做参数映射。就是把数据的几个维度总结成几个参数,比如一个DEM总结成x,y 和 z三个参数,可以对这个数据进行全描述。然后把这三个参数映射到比如音调,音量和节奏上。然后把所有的数据就这样播放给人听。听半小时大概能听完一个DEM,然后问这个人,这个地形怎么样?陡峭么,多山么?最高点最低点在哪儿?

傻不拉几。

原因是,你问的都是视觉变量,或者触觉变量。然后非要用听觉去感知这些“业务范围”以外的变量,人脑必须用低效率的理智,把映射过去的参数还原。效率又低又不准确。强人所难。

那么正确的可听化方法是什么?我认为是利用人的日常经验,达到“通感”。通感是瞬时的,高效率的,Blink的。比如让你蒙着眼睛,把你挪到山巅,或者挪到剧场,或者挪到平原。然后在你边上喊一嗓子,让你听回声。你马上就能“看”到,你大概是在一个什么空间场景。这才是有效率的“可听化”。你听到了,你感到了,你认知了。注意,我没有说“你听到了你该看到的”,因为空间的场景,可以是视场也可以是声场,且没有一个场比另一个“更真实”,“更应该”。我嘴笨,但你懂的。

好的数据可听化,绝不是简单的参数映射。

展开全篇文章...

2019-06-13

想对今年毕业生说的话

亲爱的毕业生们,回想我自己刚毕业的时候,我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自己弱爆了了——过去几年我都学了些啥啊?似乎和我面前要进入的世界完全脱节。那种感觉,我不说你也会懂:就好像一个小孩花了一个暑假的努力,打磨好了一把木头手枪,然后你就被派上了真的战场。心里只有一个字,慌。“我能行么?我准备好了么?”我猜你们中,一定也有这么想的。

给你们打打气,你们只要从本科毕业,在某个维度上就已经至少可以说可以有足够的实力和人间95%的人竞争了。如果是985的本科甚至是硕士毕业生,那你就不用怕至少99.5%的竞争者了。这甚至都不是一场公平的竞争——高考时考研时你们已经赢过了。大学教育的意义甚至都不是让你学会自我教育——许多小学初中毕业的聪明人也会——而是让你在优秀人群中,有反思和提升自己的习惯。这种习惯并不是直接给你一把更好的武器,甚至也不是教你怎么制造武器,而是让你有能力去思考,眼前这是一场什么战争?

但糟糕的是,你们现在也意识到正是这剩下的0.5%的精英才是你们以后真正的竞争对手。大多数的你们,以后绝不会只是a big fish in a small pond. 小鱼塘都有一条通向大鱼塘的渠,而大鱼塘里很凶险。你们是尽力变强,去争有限的食物,还是等着捡漏?

也许你们会发现还有第三选择。在大鱼塘里,有一条弯曲的裂缝连向大海。而在大海,大多数在鱼塘里的规则都消失了。但自由的代价是你要不停的游,且只能从自己内心,而不是别人嘴边抢来的食物,和别人的评价和眼神中得到满足感。如果你能得到这种满足感,我相信,你会发现这种能力和你优秀的大学经历遥相呼应。

亲爱的毕业生们,我不是一个好为人师的家伙。因为我知道我说的,可能都是错的。送上我的祝愿:不祝你们一帆风顺,我祝你们长风破浪,云帆沧海!

展开全篇文章...

2019-06-11

和小存2018年冬天的四手联弹



要不是胡老师发到群里,我都搞忘了我们还一起玩过钢琴。🎹~

我喜欢最后的击掌部分。

展开全篇文章...

2019-06-09

懂得太少

翻开任何一本书,和任何一个人谈话,我都深深的感到,我对这个世界懂得太少!理性和经验的光,只能照亮我身边一步之内,只能维持我在这世上暂时苟活。还是读的书太少,思考太少,记忆太浅,分析太少。活得倒是轻松,但很难有深刻的洞见。

想当年,当Google横空出世的时候,还有维基百科出现的时候,我还记得当时我自己的感受。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拿到火把的山顶洞人,有了认识一切的勇气和工具。一下子觉得,我微不足道的大脑和人类的智慧相连了。但这么多年后,我发现,我认识世界的手段还是拿火把照照,再不就去点着烤烤,没有习得智慧去做更多的实验,活成了我不愿成为的人。

真的是,不努力总有不努力的借口。可到头来,却耽误了认识世界的好奇心。汗颜。

展开全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