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2

终极问题1

传教士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如果你看到一块手表,你看到它精巧的结构,华丽的外观,复杂的机械,准时的运转……你一定毫不费力的能够知道:它一定有一个杰出的设计者;而我们的世界,宇宙和万物远远比一块手表要复杂,精巧,美丽得多。光是其中的人类大脑,其结构复杂得我们至今也难以窥见一斑。这复杂的世界,以及其中无尽的规律,也一定是一个杰出的智慧的大手笔,就像那个钟表制造匠一样,他就叫上帝。你丫相信奇迹吗?不信?是不是出现了奇迹你就相信上帝了?我告诉你,这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世界的每一条规律每一个生命每一次日出日落都是奇迹!他们都是上帝存在的证明。

听上去挺有道理。的确还没有人听说过把一堆金属和玻璃放在一起,过了几万年变成了一块手表的。这个原理可以用热力学里的一条定律描述,讲的就是一个系统内,熵永远只会增加。意思就是说:破坏容易建设难,搞脏容易擦干净难,骂人容易写论文难,下楼容易爬楼难。这条定律每个人都可以体会:房间会越住越乱,机器会越用越坏,爱情会越来越淡...按照这条定律,原始的材料自动进化成生命,比生命退化成原始的材料要难多了。那为什么生命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而不是彻底的退化呢?

答案在于,这条定理的条件,是“在一个系统内”。而地球这个系统中,来自太阳的能量(阳光)却是一个来自系统外的输入。如果没有太阳的能量输入,地球上一定会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发展,越变越糟,生命也会从有到无,以致荒芜。然而,太阳给地球输送了巨大的能量,依靠这些能量,生命得以进化。而生命得以进化的能量之总和,也不及太阳提供地球能量的万万分之一。

也就是说,如果把太阳和地球看作“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在越变越糟糕,越变越混乱,和传教士的假设相同。但是,主要是太阳在变糟糕——它把自己极其有序的核聚变能量,转化成极其无序的热能释放。而在太阳浪费的能量大蛋糕里的不起眼的一个蛋糕屑,却喂养了地球上的生命,使其居然可以得以进化,造成了“生命自动进化”的“奇迹”假象。其实,整个地球的生命系统只是个太阳的副产品,就像是中国公款吃喝的酒店垃圾箱,却养活了附近的乞丐一样。

既然生命并不是“自动进化”的,而是“受驱动进化”的,那无论如何精巧,也都无所谓“奇迹”了。但是,神棍们绝不会善罢干休,他们一定会抛出这第二个终极问题。——下回分解。

展开全篇文章...

2007-11-21

终极问题——开篇

楼下有张台球桌,平时大家总喜欢有事没事去玩玩。打得人多了,也便出了高手。有一中国学生,打球入了化境时,手里拿支球杆就像有如神助,指哪打哪,怎么打怎么有。名声渐渐传出去,人称神棍。

其实我确实想说说这儿的传教士。他们有时会在街上拦下年纪轻轻的外国人,礼貌和善的询问她是否相信上帝。然后会塞一些小册子什么的,并邀请一起去听传道之类。其实多了解一些基督教的教义什么也没有什么坏处,但是国内的一些孩子以前确实没有多少宗教方面的启蒙,听着听着觉得有道理,便就信了教。其实无论是天主教还是基督教等等,基本还是教人向善。这我也没有什么意见,可是看到单纯的孩子把自己的信仰就这样交给她遇到的第一个引导她的宗教,确实让我觉得有些可叹——这就好像懵懂的小女孩爱上了第一个诱奸她的人一样。照我的看法,和婚姻一样,信仰晚一些总不是错。当你经历了人生百态世间冷暖,了解了人和各种想法,知道了种种宗教的教义主张之后,你可以自主的选择你的信仰。正如谈过了几场恋爱,想通了男人女人,然后平静的选择婚姻或者单身一样。

说实话,目前我遇到和知道的传教士的水平也就能说服一个初中生——起码我高中的时候,他们已经不能说服我了——仅仅因为我学了些物理和生物学的皮毛。但是我发现他们有些说法居然还挺吃得开,起码能把几个文科小女生说得一愣一愣的。我有一个朋友信了天主教后,自己也到处传道,把这些“终极问题”播撒开来,还建议我仔细思考一下她的问题。我听了以后确实挺郁闷,因为简单的科学常识就可以回答这些问题,并不需要一个神或者上帝就可以办得到。

我虽然不能断定上帝之有无,但是我知道,不能凭借这些浅显的疑问,就说明上帝的存在。我得唱唱反调,免得各位小弟弟小妹妹们被这几个简单的问题忽悠过去。我并不能否认神的存在,我只是想说,你想证明神的存在,也没有这么容易。

以后几篇小文,每一篇都试图用我们的常识和理智回答一个传教士提出的小问题,而答案故意不是上帝。

展开全篇文章...

2007-11-02

我爱许巍

以前不知从哪里看到这么一句话“许巍是一代人的隐秘成长体验”,以为然。我想摘抄几句曾经并且还在继续打动我的歌词。

---- 两天
我只有两天 我从没有把握
一天用来路过 另一天还是路过
旅途感是许巍的一个主题。

---- 故乡
总是在梦里我看到你无助的双眼
我的心又一次被唤醒
总是在梦里看到自己走在归乡路上
你站在夕阳下面容颜娇艳
浪子的心里也有最柔软的地方。

---- 九月
我想到昨天风吹动的夜晚
坐在我身边我所有的朋友
岁月让我们已变得沉默
没有人再会谈论明天
真不希望有这样的一天,那说明我们已经老了。但这一天仿佛不可避免。

---- 方向
天空中孤单的飞鸟
墙壁上昏暗的夕阳
总是让你柔软的心
轻轻掠过一丝暗影

你坐在朝西的阳台
让寂寞随黑夜袭来
那曾经闪亮的心
为等待已开始暗淡
守候等待,只能如此委婉。

---- 闪亮的瞬间
我那永远多变的世界 
拥有只为了再离别
就像这天边的夕阳如血 
不停燃烧又熄灭

沉默不语 我沉默不语 
只是静静的看着你
我忽然忘了 我来时的路 
它已消失就像闪电
宿命、路途。这首歌写的太牛逼了
---- 情人
...
吉他令人感动

---- 蓝莲花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你对自由的向往
天马行空的生涯
你的心了无牵挂
我们都曾有过,天马行空的生涯。每每忆起,只能给自己一个羡慕的自嘲。

---- 星空
秋天的风吹过原野
无尽的星空多灿烂
就在那分手的夜晚
你曾这样轻声告诉我
无论相距有多遥远
只要我轻声呼唤你
你会放下一切到我身边
我的姑娘
我的姑娘
哦!我的姑娘。

---- 夏日的风
一个成熟的女人
脚步轻盈
像鲜花在原野开放
让我恍若隔世
这个小品太绝了。一个女人穿过夏日的街景,让人感到恍如隔世。非风动,非籓动,仁者心动。

许巍留下了太多太多。随着成长,体会深了。多年后,翻出蒙尘的CD,跟着曲子随便一哼哼,眼泪就呛了出来。

展开全篇文章...

2007-11-01

苏格兰威士忌

终于在附近的商店发现了卖好酒的地方!发现了不少一直想喝的好酒。先10块钱夹了瓶苏格兰威士忌回家。百龄坛苏格兰威士忌(Ballantine's finest),回家一尝果然不错。虽然40度的酒精度尚不能和五粮液相比,但能在夜晚的斗室安静的呷上两口不加冰的威士忌,也是一件寂寞的快事。

我到它的网站上查了查,好像中国能喝到这酒的酒吧只有两家,一家在上海,一家在成都。因为这种威士忌喝上去有点像药酒,所以我土洋结合,拿它泡了枸杞。其实它也可以作鸡尾酒的基酒。但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琴酒作的基酒,比如Martini。

就目前这个速度看,这酒是不可能喝到周末了。下星期去买伏特加,Absolute Vodka.看看下次泡点啥。

展开全篇文章...

2007-10-23

孝话

一直很想表达一下我对孝道的看法。但是我知道这个想法很难说出口。如果你激烈的反对我的看法,那就当是看个笑话吧。如果你碰巧是我老爸老妈,那请别看下去 :)

孝道,很早以来就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更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当然,这里面就有家长制的味道在里面:我把你生下来,你什么美德都没有也就算了,最要紧的是你一定要对你老子我好,别让我白生你养你一场。你听这口气,一听就知道是家长在教训小儿。作为一个家长定下的规矩,这孝道也不算太离谱——封建社会的时候大伙穷着那,子女作为家长财富的一部分,当然要保证这部分财产增值,要产出大于投入。否则花钱不少,养你到大,你居然不老实在家里呆着反哺!我还不如花钱养条狗那。所以从这条教训的口吻里,我们可以听出长辈的恐惧。

在中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下,父母辈的长寿的却是建立在剥夺子女辈的幸福基础上的,这是一个零和局面。中国传统社会非常强调孝顺,就是要着力保障相对长寿的父母辈老有所养,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壮年的个性与幸福为代价。因为在封建的时代,当子女辈长大成人后,父母辈的长寿反而带给子女们更多的辛劳和痛苦。很简单,正所谓:父母在,不远游。年轻人的生活,工作都必须被捆绑在父母身边——而且凡是还得顺着父母:没办法,“孝顺,孝顺”,孝就是顺。

这种文化氛围起码有两方面的负作用:一是牺牲青壮年比较高质量的社会生活来换取老年人比较低质量的社会生活;二是促使社会价值观念转向守旧、僵化。

要根本改变这种社会现象,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以社会养老模式取代。

反观英国殖民者在美洲大陆拓荒的时候,那时有一个口号叫“向西,向西”。口号号召拓荒者奋勇向西,搞西部大开发。那时候也有个政策倾斜,就是你圈起的一定面积的地,只要你在此居住多少年,地就是你的了。于是乎许多人拖家带口向西探险(当然,这里印第安人的遭遇是另一个故事)。向西300里地,荒无人烟处,安营扎寨,养马养牛,娶妻生子,把孩子喂养成年,然后呢?赶他离家,向西!等孩子们离家再向西300里,驻扎下来,娶妻生子,再向西!...进取精神,探险精神,超越精神...这样种种的美国精神都不是孝道能够承载的。这样的民族,岂有不强大不霸道之理?为什么?因为他们已经走出了封建小家庭的供养模式,国家承担其了社会养老的责任,而将青年的活力和干劲,释放出来。

我很爱我的母亲和父亲。但是,我爱他们的原因,是因为我能感到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爱。这种爱是父母与子女间相互的,而不是子女单方面必须做的。说简单了,我爱我的父母,是因为他们的养育之恩,而不是生育之“恩”。事实上,我根本不认为生育之“恩”是冲着孩子来的——他们生你之前,又不认识你。生孩子这事,多半还是为了自己。不然想想谁会说,“亲爱的,我们要个孩子吧,因为它需要你这个爹,我这个妈,还有我们良好的家庭环境。”?小夫妻俩多半说的还是,“我想有个孩子,这样我的生命才完整,咱老了还不至于孤单。”

但是孩子出生后,父母含辛茹苦的抚养和关爱,应该是每一个正常家庭里成长的孩子都能体会的。父母既然是爱孩子的,孩子自然会爱父母的。父母应该有这个信心,毕竟人同此心。如果父母给孩子爱的教育,而不是孝的教育。孩子会发自内心的爱你们;而对于孩子,如果爱做不到的,孝也同样做不到。

爱父母和孝父母不一样吗?对,爱是人类自发的感情,而孝是一条清规。在孝的典范二十四孝里,确实种种恶心、残酷、做作的孝。什么郭巨埋儿,割股侍亲,卧冰求鱼...现在居然还在给小孩子在课堂上讲。倘若我当了老师,我定会告诉孩子们真相:那二十四孝里哪些惨事儿,都是那些没有真正爱过自己儿女,只把儿女当防老工具,却又害怕被儿女抛弃的坏蛋老伯,编出来唬人的!他们就希望自己老的时候,儿女能够牺牲自己的幸福健康甚至生命,来这样的侍奉他们。这些人是何等的自私腐朽!居然愿意用自己儿女,甚至孙儿(想想郭巨)的幸福和生命来换取他们晚年的苟延残喘。

然而,这还没完。

孝,终于被统治阶级发扬,从家庭的范围扩大到国家的范围。父子之间,君臣之间,甚至夫妻之间,都塞满广义的孝。孝和被孝者之间,没有爱,没有道理,没有独立人格的存在。有的只是“顺从”,还弄得好像天经地义。其中有这么一个孝的变种,却有一个好名字,叫“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说的是你生在这个国家,就必须无条件的爱这个国家,为这个国家服务,打仗,缴税。“爱国”是一个人被允许有的最高尚的情操:什么世界的前途啊,人类的命运啊,那都不是你应该和能够考虑的。这个主义有趣的紧,特别是这个“无条件”爱国:爱国怎么跟户口似的,生在哪里就一辈子钉在那里了呢?后来即使你长大后明了理,又爱上了别的国家,那“不爱国”这顶帽子,大到可以把你从头套到尾——就像你到了上海工作也还是农村户口一样——这里头嗅嗅也闻得出“孝”的味道来:这无缘无故的爱便是佐证。

按照卢梭的国家契约论,国家其实只是许多人在一起订的一个契约。这个契约保证了每个人都让渡自己一部分权利(税收),而得到国家的保护(军队)和公平的机会(再次分配)。如此而已。这个契约并不是不能改写,而在国家没有履行这个契约的条款时,公民有权收回自己让渡的权利。然而为了统治上的方便,国家向其人民灌输这样一种观念,要求人从生下来一刻起就必须爱上一纸契约,还要终生不悔,这只能是矫情的阴险了。请记住,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倘若有人逼你从小就无缘无故的爱巴勒斯坦,恨以色列,别理他。

英语里没有“孝道”这个词,“孝”,最对应的翻译filial piety,也就是“子女的虔诚”。正如一种宗教情感,“孝”,其实不是人类原本拥有的感情。而散布“孝道”的人,却真真实实的拥有着人类最古老的一种感情——自私。

展开全篇文章...

2007-10-18

国会金质奖章授予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今天在BBC和CNN同时直播,Dalai Lama在美国接受国会金质奖章的现场。布什的话讲得还是很有分寸的。他说,Dalai Lama 是"universal symbol of peace and tolerance, a shepherd of the faithful and a keeper of the flame for his people".然后表示希望中国能接受Dalai回到中国,加大宗教信仰自由的自由度。

早些时候中国外交部长, Yang Jiechi, 认为这次颁奖“严重的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因为北京认为Dalai是一个分裂主义者。

我不懂的是,“分裂”咋可怕了?“分裂”不就是“独立”嘛,都是中性词。没有和英国分裂,哪里来的美国独立?世界上大多数强国,不都是因“分裂”而强大了?

反观“分裂”的原因,无非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信仰不同,和“不和穷亲戚过了”的经济情况不同。想要追求统一,前者可以求同存异,后者才需着力解决。在一个大的共同前提下,比如宗教信仰自由之类,美国就很好的解决了前者的问题,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而后者却是靠着美国的硬实力才能解决的——基尼系数低,区域经济差别小。这一软一硬,造成了美国社会的统而不同。

所以(宗教)自由,我看反而是统一的必要条件,即软的那一步。至于硬的,这一步还需走上许多年。

展开全篇文章...

2007-10-13

回到小镇

由于十七大即将召开,导致我的小小博客无法访问无法更新。这这解释虽然怪异,不合逻辑,却真真切切。在中国,没有逻辑常常是最无法抗拒的逻辑。

昨天回到了这个小镇,一如既往的宁静。唯一的不同是门前的一棵大树,叶子红了一半,告诉我已是深秋。今天一早起来,下雾了,给宁静的小镇笼上一层神秘,就好象——寂静岭一般。很想拍张照。

拿起相机,才发现相机坏了,什么也照不了。又得买个新的了。我生命中的第一个数码相机,就这样罢工了。这个相机是我和志勇一起买的,一人一个,算是twins。型号canon PowerShot A75。当时买到以后,就和志勇一起在学校里,在对面华师的校园里乱照一气。从此开始了以数量搏佳作的照相生涯。对每张照片的取景不小心,ISO不细心,更别提光圈时间焦距白平衡了。当时的想法是反正有了数码相机,照不好再照,又不消费胶卷了。

哪知道胶卷是不消费,相机倒是去世得快。我得和志勇打个电话,告诉他我的相机挂了,他的嘛也应该命不久矣!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8-21

瞧瞧人家的环保观——转帖

原题:一只小野鸭的超能量

卢塞恩处在瑞士的中部,是瑞士的第三大城市,因毗邻卢塞恩湖而得名。该城背山依水,湖光山色,环境非常优美。

曾在城中的五谷广场发生了这么一件事:一只野鸭在花坛边做了一个窝,并孵了一只小野鸭。这本来是一件喜事。起初,卢塞恩的居民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自《卢塞恩报》报道了这件事后,有许多居民在网上表示祝贺,市长甚至还亲自前往探视。

如果那只小野鸭出壳后,茁壮成长,然后随鸭妈妈飞回卢塞恩湖,也许这个新闻就此结束了。可是事情偏偏不是如此发展:小野鸭在出壳后的第七天,意外地死掉了。

这一死不得了了!一个民间鸟类保护组织首先发难,责问市长:你有什么权力去探望那只小野鸭?他们推测,是市长扰乱了它们的宁静,致使小野鸭受到惊吓。市长这种树形象、拉选票的做法,严重侵犯了动物的生存权,市长应该向全市居民道歉。

这一抗议发出之后,市长坐不住了,因为每天都有许多记者拥向市政大厅,请市长谈谈对小野鸭之死的看法。为了平息事态,市长不得不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并向小野鸭的死表示愧疚;同时,向市民道歉。

这件事到此,应该说算是比较圆满了,因为此事的主角毕竟是一只野鸭子。可是,并没有完。就在市长出面道歉的第二天,一个民间环保组织又发难了:一只野鸭子为什么要到市政广场来孵它的小鸭,难道卢塞恩湖没有它们的位置吗?说不定湖水已经被污染了,要不然,它怎么会跑到广场上来?

这一问,更不得了啦。因为卢塞恩居民的饮用水全来自卢塞恩湖,如果它被污染了,全城居民的生命不是就没有保障了吗?

居民开始到市政广场游行,环境监测部门也立即出动,对卢塞恩湖的水质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是,卢塞恩湖果然被污染了,虽然污染的程度不是想象的那么严重,但污染度毕竟上升了0.1%!这是在你这任市长任期内上升的,你就要承担责任。他们要求市议会拨专款整治卢塞恩湖,并要求市长立即写出辞呈。

市议会不敢怠慢,立即召开会议研究此事,市长也非常严肃地作出道歉。可是局面已难以挽回,因为水的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百姓的性命。最后结果是,市议会拨出2000万法郎专门用于减污工作,市长引咎辞职。

由一只小野鸭引起的风波,到此总该结束了吧?因为卢塞恩居民要求还我青山绿水的愿望达到了。可是,大事还在后头呢!

市长辞职后的第45天,瑞士为了发展旅游业,就加入《申根协定》进行全民投票。这个协定是1985年6月由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5国发起,在卢森堡小镇申根签订的。它是一个关于相互开放边境地的协定,一个国家只要在这一协定上签了字,本国公民无需再过境签证,就可以自由进出其他协定国。可是,正是由于那只小野鸭,93%的卢塞恩人投了反对票。他们认为,加入《申根协定》后,会有更多的外国游客拥向卢塞恩湖。到那时,将不只是一只野鸭飞向市政广场,可能是三只、五只、十只甚至是一百只,居民的饮水也将会更加糟糕。最后,《申根协定》没有被通过。

一只小野鸭影响到国家的对外政策,我们可能觉得小题大做,然而这是事实。

展开全篇文章...

关于太湖污染:一张有趣的时间表

2002-08: start project1 (2002-2006): Taihu lake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nd water quality restoration. 21 Million Euro. (Lead by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2-12-27: start project2 (2002-2008): Research on Lake eutrophication process and the mechanism of outbreak of blue-green algae blooms. 2 Million Euro (Lead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2006-3-26: project1 passed the acceptance of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ult: “obviously improved the water quality, restored the original ecosystem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have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2007-3-26: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by the Ministry of Taihu Lake Basin: “Monitoring shows, water pollution in Taihu Lake basically stopped”

After 5 years intensive funded research, the event finally happened anyway:

2007-5-28: Taihu lake blue-green algae blooms outbreak. Resident around Taihu lake reported: “water from water tap turn yellow and smelly, thus can’t be drunk”

2007-5-30: MSNBC REPORT: Algae smother Chinese lake, millions panic-- 'We aren't prepared,' says one city resident as bottled water gets pricey”. http://www.msnbc.msn.com/id/18959222/from/RS.1/


2007-6-11: Prime minister of China: “All the works… did not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problem.”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8-12

看云起云灭,日出日落

最近事儿多,好久都没有更新了。也没有什么思绪,传几张照片上来。朝着天的基本都是在自家阳台上拍的。海洋性气候就是好,天气阴晴圆缺变化快,阳台上立正就可浏览云起云灭,参悟天地宇宙...(陶醉中)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7-03

讲得相当清楚,谢谢吴军先生

一直都觉得,真正弄懂了的学问,讲出来是不会让外行人完全听不懂的。许多专家学者一张口就能让人如坠云雾,可见是他们自己也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学问。

Google黑板报里我最喜欢的就是吴军先生连载的数学之美系列。我本人是个数学极差的主,但从他的文章中,我也能将数学之美体会一二,实在是托他语言清楚,比喻得当之福。希望他写完这个系列,再补充一些细节和参考文献,集结成书。归为算法类科普吧。

给个链接:Google 黑板报 数学之美系列二十一 - 布隆过滤器(Bloom Filter)

另外我希望Goolge中文黑板报也讲讲,为什么大陆断断续续不能访问blogspot, googlepages, 之类杰出的google服务。我们知道不是google的问题。可是自己的产品用户总用不了,就算在黑板报上发表一则免责声明,也算是给用户一个解释,对不?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6-26

人类为何要探索宇宙起源?

很多人无法了解,为什么人类要花那么大的代价去征服太空,登月,考察太阳系,乃至探测和解释宇宙起源。他们觉得,还不如花这些钱解决人类福祉,改变社会不平等,或者救济非洲饥民。

突然想到,好像每个小孩长到一定的时候,都会缠着妈妈问“我是哪里来的?”这个问题。无论国界,无论文化。然后妈妈们必须面对这个不算严肃的问题。当然,答案通常更不严肃:“你长大就明白了”。

其实,没有什么问题比这个更加严肃了——作为人类一员,第一次做出超出了“存在”的范围的思考,而去思考存在的原因——难道还有什么自发的事情比这个更加神奇的吗?

所以只能说,人类想要了解自己、生命乃至宇宙的起源,其真正自发动力,是了解自己。这是一种本能,一种冲动,无法遏制。

--祝贺亚特兰蒂斯号顺利返航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6-25

这个六月

太湖的绿藻茶,晚报为了小广告开除7人,厦门的劈叉散步,财政部与民争利的半夜鸡叫,反人类的黑窑,骇人听闻的黑社会政协委员装甲车的装备,夸衙门漂亮请喝茶等,一连串稀里古怪的事情,俺等想破了脑袋瓜子,也想不出二十一世纪,居然还有这样的事情。

这个六月不太平。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6-08

比尔·盖茨终于从哈佛毕业

微软主席比尔·盖茨本周四在母校哈佛大学参加毕业典礼,并获得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在星期四下午,盖茨发表了演讲,主要谈及人生的重要意义在于如何使世界变得更美好。他指出,对于即将开始职业生涯的毕业生来说,工作的意义远远不及消除世界的不平等的意义重大,不能被贫穷和疾病带来的挑战吓倒,要考虑如何对待和关心那些与你无关的人。

比尔·盖茨一直让我羡慕和佩服,但是佩服的原因总在变化。首先当然是富有,聪明,勇敢,后来是有商业领袖气质,最后是责任感和善良。

请别说社会责任感和善良是发达以后的事情——在市中心,我还常常看到残废的乞丐在广场上喂鸽子。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6-07

禁忌词的难题

《哈利波特》第八集《邓布利多校长难题》

在还没有出版的《哈利波特》第八集中,邓布利多校长校长面临着一个空前的难题:

很多年以来,伏地魔的名字作为一个禁忌,根本不允许任何魔法师或者魔法学校的学生提起。而令邓布利多校长以及诸多教授震怒的是,哈利波特和两位朋友在他们主持的当期校报《前进扫帚报》中直接把这个名字给印刷了出来。而哈利波特说他并不知道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所以,当有一个学生的文章中出现了这个名字的时候,他没有加任何处理就交付印刷去了。

盛怒之下的邓布利多校长想要处罚哈利波特,这时候可爱的赫敏出来说了一番话:

“尊敬的邓布利多校长,如果说“伏地魔”在多年前就是一个禁忌,而且人人都遵守得很好,那么哈利就不应该知道这个名字。如果哈利不知道这个名字,那么他把这个名字当成任何一个普通魔法师的名字也就没有任何奇怪的地方。哈利的错误,恰恰说明他是个好学生,他遵守了禁忌,没有获得非法的知识。相反的,如果哈利波特把原文中的这个名字去掉了,只能说明他已经触犯了禁忌,获得了关于这个名字的知识。所以,校长先生,您现在是要为了哈利波特是个好学生而要惩罚他吗?”

伟大的邓布利多校长竟然就此僵住,无法作出任何决定。

by 和菜头
-----------------------------
这事儿可不是在玄幻。

四川省成都晚报在“敏感词事件”18周年纪念日当天刊登分类广告,“向坚强的‘敏感词’遇难者母亲致敬”。短短十三个字引发了轩然大波。据报导,这则分类广告刊登在6月4号成都晚报第14版分类广告的最后一行,虽然版面不大,但时值“敏感词事件”纪念日当天刊出,还是让人十分震撼,也因此被称为是“大陆昨天与‘敏感词事件’相关的最大新闻”。

报导说,当局已经派人进驻成都晚报整顿,报社也就此事件进行内部调查和检讨,并紧急向报摊回收当天的报纸。但小广告被发现的时候,不少当天报纸已经售出。报社回收了市区的报纸,但在郊区还是能买到报纸。事实上,这13个字的分类广告的照片已经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宣传效力极大提高。

报导分析,分类广告最少经过三道程序检查,才能刊登。这些过程出现疏漏的原因,是因为广告编辑是年轻人,80后,对当年的“敏感词事件”没有印象,以为“敏感词遇难者”是一个车祸,或是某个意外事件,才没有多加留意。

另据报道,《成都晚报》副总编辑李少军及两位职员被开除。可是校长先生,您现在是要为了哈利波特是个好学生而要惩罚他吗?

同理。如果我们糊弄自己的后代来忘记自己的历史,凭什么不能放任日本人的后代篡改教科书呢?

令人欣慰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选择了忘却。


注:“敏感词”特质是中国现代政治的“敏感带”,讨论地不被允许,其值等于8×8.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6-05

老百姓都不急,你公民急啥?

据外电报道,昨天香港维多利亚公园又举行了一年一度的纪念活动。十八年了,每到的这个时候,都还要纪念一番。反观大陆倒是莺歌燕舞,一片和谐。仿佛当年人声鼎沸,鞭炮乱响那是发生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除了在这所谓敏感时期,政腐又间歇性的“和谐”掉许多境外的网站,博客之外。一切还是那么歌舞升平。

其实我看香港民众根本不用纪念啥,咱的政腐也用不着紧张得兵临城下似的,何苦呢!咱面对的是全世界最最好的老百姓,是任何队伍开进来都会夹道鼓掌欢迎的老百姓,是捧紧血馍馍背过身去的老百姓,也是忘性最大、最适合生存的老百姓。

有人说,在无法改变的环境下,适者生存,这实在是了不起的发现。世界上最适合生存的生物,是蟑螂。几亿年的生存历史,水陆空三面骑墙,抗打抗压抗辐射还能大量繁殖。如果仅仅从生存的角度,它的确是太成功了。但它们也只是在蟑螂的水平上成功。另一种生物却能向别的方向进化,一点点地改变了环境,最终有尊严的享受到了人的待遇。这恐怕只从适者生存的角度,是无法解释的——你怎么知道环境能不能被改变?

不管怎样,在也仅在生存的水平上,咱中国老百姓确实个个都出奇的聪明。你们香港的一帮一群,每年聚在那里急个啥呀?以为你们可以唤起些什么?你们啊,还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因为,国还是那样的国,民也还是那样的民。

街市依旧是太平。过了那一夜,残阳如血,也便褪成了朝阳的霞。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5-25

达尔富尔问题为什么和中国有关?

最近新闻里面总是出现世界各国抵制北京奥运活动,原因和达尔富尔问题有关。在外交部发言人的例行记者招待会上,也总有记者提到有关“达尔富尔”的问题。今天下决心要弄懂到底达尔富尔有什么问题,又关中国什么事情,怎么会扯到抵制北京2008奥运?转帖一篇德新社的报道。

达尔富尔的人道灾难致使中国政府陷入困境。中国政府迷惑地发现,全球抵制北京奥运的运动正在日渐兴旺,尽管中国领导人早就改变了对苏丹的政策,说服苏丹总统巴希尔接受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达尔富尔地区。如一位外交官员所述,由好莱坞和政界人物组成的呼吁抵制北京奥运的联盟切中中国的“要害”。中国新任外长杨洁篪也马上气愤地表示,有少数人试图把北京奥运政治化,而中国其实正与有关各方密切保持联系,希望和平解决达尔富尔问题。

一位高官强调,几个月来,中国就在对苏丹总统巴希尔进行“说服工作”,国家主席胡锦涛曾与巴希尔总统进行了两次“很长的会晤”,一次是今年二月在喀土穆,一次是去年十一月在北京乘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之机。中国政府特使翟隽今年四月再次与巴希尔会谈,并首次访问了难民营。中国政府任命了一名达尔富尔特使,支持联合国派遣两万名士兵的计划,并派出275名工兵,参加由3000名士兵组成的先头部队,协助已驻扎当地、但却力不从心的非盟派遣的7000名维和士兵。


来自中国政府的压力恐怕最终导致苏丹总统不得不做出让步,同意联合国派遣这3000名维和士兵,但他依然坚持拒绝2万名的计划。英国外相贝克特为北京开脱道:“实际上,中国政府发挥了相当积极的作用。”然而外交人士却认为,中国政府在过长的时间内,低估了达尔富尔地区人道灾难的程度,低估了全世界的愤怒之声。阿拉伯族民兵迫害苏丹黑人已导致20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沦为难民,而前者享有总统巴希尔的支持。

苏丹儿童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苏丹儿童中国之所以继续被认为与达尔富尔问题有关,是因为2005年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安理会行使否决权,使苏丹免受制裁。据观察家认为,2006年中国也在该地区扮演不明角色。批评者认为,中国出于能源利益为苏丹政府说话,因为苏丹出口的大部分石油都到了中国,这是一笔肮脏交易。中国向苏丹销售武器更加剧了人们的不满。今年3月底,好莱坞明星法罗(Mia Farrow)发起抵制运动,给北京奥运冠以标签“种族屠杀的奥运”,使批评之声达到高潮。被聘为北京奥运艺术顾问的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致信国家主席胡锦涛,希望他行使对苏丹总统的影响力。最后,100多名美国议员联名呼吁中国政府改变其苏丹政策,否则北京奥运将会受到威胁。

中国政府警觉起来,感觉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因为人们没有足够地意识到中国的政策其实已经发生了转变。人们还可以观察到中国外交部的某种沮丧情绪,因为他们看到,中国对苏丹总统的影响力并非普遍以为的那么大,中国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甚至美国总统任命的苏丹事务特使纳齐奥斯(Andrew Natsios)也认为:“西方对中国大打乱棒。”今年一月,纳齐奥斯就曾称中国起着“积极作用”。他对美国参议院表示,中国的“含蓄外交”更多地是对制裁政策的补充,而不是架空。他说,达尔富尔的局势现在又变得更为复杂,民兵之间甚至开始互相作战,大部分地区已不再受政府控制,一片混乱。

原文地址: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2144,2555722,00.html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5-18

别来这一套,我懂!

“我不明白网友们为什么要反对(博客实名),写博客是公开的信息传播,有责任、有价值的观点怎么会害怕让人知道?”互联网协会的一位负责人对目前出现的“反实名制”声浪觉得不解。”


中国互联网协会一位负责人对反实名制的声浪觉得“不解”,这很正常。正如搞拆迁的都对钉子户不愿意搬迁的原因“不解”;希特勒也搞不懂为什么犹太人不干脆排着队自愿走进毒气室。剥夺你的权利是为你好!否则你“有责任有价值的观点”源远流长,可别人不知道是你的思想,多亏啊!

一定要搞一个实名,这样才能为你说的话负责。听上去好像很是那么回事。可是仔细想想,不对了。我他妈的写博客难道非要写有责任、有价值的观点吗?只要不违反宪法我爱写什么写什么,这是我被宪法保护的的言论自由。我写的博客也不是什么“公开的信息传播”——我又不是新闻联播。

再说了,谁说负责任有价值的观点就必须实名来着?人大代表投票选举的时候,都是匿名的。根据这位负责人的逻辑,那些代表没有实名投票,那全都瞎JB玩儿着来着?很多时候,匿名才真正保证了言论的“负责任,有价值",特别是在大话谎话成风的社会里。实名起来,那就跟朝鲜似的,上下就只能有一个观点:太阳最红,日得最正。倘若略有质疑,立刻精神上被打垮肉体上被消灭。那境地,别说博客了,那简直是言论的黑洞。就算咱和朝鲜有所区别,已经走进了光明,只要还存在着彭水诗案之类的因言获罪、因思想获罪的鸟事儿,咱也只能先躲在暗中发发牢骚——我知道你搞实名是干嘛,别来这一套,我懂!我爬半道,你关电门儿,我他妈掉下来啊?!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5-11

小心呼吸

以下是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2006》中的摘录,全球空气指标(大气污染)最严重的Top25城市。如果你不幸生活在一下城市,请你多多珍重,小心呼吸。
  
  排名 城市(国家) 悬浮微粒(微克/立方米,2002年数据)
  
  01. 新德里(印度) 177
  02. 开罗(埃及) 159
  03. 加尔各答(印度)145
  04. 天津(中国) 139
  05. 重庆(中国) 137
  06. 勒克瑙(印度) 129
  07. 坎普尔(印度) 128
  08. 雅加达(印尼) 115
  09. 沈阳(中国) 112
  10. 郑州(中国) 108
  11. 济南(中国) 104
  12. 兰州(中国) 101
  13. 北京(中国) 99
  14. 太原(中国) 98
   艾哈迈达巴德(印度) 98
  15. 成都(中国) 95
  16. 鞍山(中国) 92
  17. 武汉(中国) 88
  18. 南昌(中国) 87
  19. 哈尔滨(中国) 85
  20. 曼谷(泰国) 84
  21. 长春(中国) 82
   淄博(中国) 82
  22. 上海(中国) 78
  23. 贵阳(中国) 75
  24. 昆明(中国) 74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5-09

转帖:献给五一出游的人

今天偷个懒,本来在这里没有五一过,便想调侃一下有机会用黄金周去旅游的哥们。可是在某处看到一篇,把我能说的和说不出的都说出来了。尊重版权,不转帖了,敬请移步至:

财富一平均就没了

--by 带三个表

顺便汇报个人行动:最近写论文开题报告,发现自己写起东西真是可怕的糟糕。我更愿意思考,搞实验,甚至是编程序,但是讨厌写论文。看来还需要大量练习和高人指导。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5-06

今儿高兴


今天听到来自多多的消息,别提多高兴!光光五一回武汉,昨天顺便拜访了一下多多,还用手机照了相。多多好像长大了,起码前腿长长了。一年没见,它居然还认得光光,围着他呜呜叫。我都可以想像那景象,真希望我也在那儿。

等我回去以后,估计光光和老史他们都有年假了,到时候叫他们抽出几天回咱母校聚几天,白天一起逗多多玩,晚上就着烧烤摊喝冰冻啤酒侃大山...想想就美。

不过能把他俩从工作岗位同时拽回来,需要巨大的魅力和运气。要是大家都有暑假就好了。谁知道到时候老史有什么重要政治任务,光光又钻哪条山沟里去了。忙,都忙!不过如果年轻的时候不意气风发一点,年纪上去了就更不会有机会了。工作算个啥?只能是生活的一部分,还是比较基础的那一部分,是手段不是目的。这么想想便更要及时行乐啦!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4-30

最NB的游戏是哪一款?

到目前为止,史上最NB的游戏是哪一款?如果你以为我要说Second Life,那你就错了。它的名字叫Spore。这里是一个演示片段,长达35分钟。讲述生命的故事。如果你看过已故科学家刘易斯·托马斯所著的《细胞生命的礼赞》,你一定会发觉刘易斯的思想和这款游戏表达的思想异曲同工!

刘易斯认为,进化论的一个缺陷在于过分强调了物种之间的竞争关系,忽视了更加广泛存在的合作关系。在不同层面上的生物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多是合作与融合。而同一层面上的多种物种构成了上层的生命。比如人,并不只是一个生命,而是千千万万的线粒体,细菌,和寄生生物的总称。又比如植物中的叶绿素,也是完整的生命,谁离开谁都不行。比如蚂蚁是生命,但如果稍微宏观的看,一个蚁巢(包括其中的蚂蚁组织)也具有许多单独生命的特征,也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的生命;又比如地球,在宇宙中也具有单独生命体的特征,人造卫星便是它刚开始发育的吸盘,开始感受外部的世界...

牛逼的思想+牛逼的技术,产生牛逼的游戏。此游戏将于今年发行,平台是PC和Wii请看演示(不连贯请先按暂停,等一会缓冲再看):


但是如果你有时间和好奇心,最值得看的,其实还是刘易斯的《细胞生命的礼赞》。百读不厌。思维的游戏,总是最有趣的。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4-27

歌曲推荐--Not going anywhere

这丫头本是荷兰人,后来定居法国。年纪轻轻,嗓音和年龄显然不符。这首曲子出自同名专辑 Not going anywhere.

此人法语歌曲也有几首不错。下次传上来共赏。

此曲乃罗斐推荐,功劳归他。待到我下载之后听上三遍,忽然想起曾经在某处听过。再三回忆,竟然好像是校广播电台!

如果播放不连贯,可以先按住暂停,等待缓冲。下载请点这里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4-24

关注细节--空手开啤酒瓶盖绝活

开啤酒瓶子盖是一件乐事:清凉可口的啤酒罐进喉咙总是紧随其后。不过如果一时没有开瓶起子在旁边,那不免着急:总有人使上大钢牙,有人拿着酒瓶练劈板砖,反正不打开瓶子不罢休!不过“喜力”公司出品的这种啤酒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可以看到,瓶身上有一个旋转的瓶盖标志。有这种标志的“喜力”不需要起瓶器,只需用手拿着看似普通的瓶盖,用力一旋,即可开启清凉世界。

其实这种细节的的确没有什么了不起。瓶盖的确是普通的瓶盖;也是普通的按压工艺把瓶盖压在瓶口并包牢;唯一不同的是瓶口设计了一道螺纹。因此瓶盖被压牢在瓶口,但可以旋下来。

但是这种设计的好处却是显而易见的--野餐的时候,谁会记得带开瓶器?至少我,就被这个小小细节迷住,从而一不小心多喝了几瓶喜力,为的就是体验空手开酒瓶的快乐。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4-20

运动啦!七、八年就来一次!

新华社: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受到全国各地大学生们的充分肯定。他们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自觉抵制网络淫秽色情。

上海师范大学英语师范专业三年级学生黄晨抑说,我国在打击网络淫秽色情的同时,还需要加强舆论引导,倡导大家健康网上行。

广州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大三学生王精萎说,目前网上一些“边缘黄色”内容受到某些人的追捧。比如着装暴露的美女图和成人小说,点击率常居前列。这种打擦边球式的准黄色内容应该引起有关方面重视。

南京理工大学学生记者团成员流欠,在学校的“南理工佚事”网站上发出题为“大学生应自觉抵制网络色情”的帖子,呼吁“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自觉抵制网络色情信息,不发不回色情帖”。她还打算组织部分同学在校园网上进行“巡查”,及时剔除色情类信息。

联想到“情色六月天”色情网站管理员被判无期徒刑,当然,还有一则不相关的“上海嘉定烟草局长贪污2800万判刑20年”,比较出了色情网站的危害性远胜于贪污腐败。

严重赞成!为了我们的精神文明的救赎,当然也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本博主建议引文中的几位同学,大力发扬学生干部带头践行的精神,除了在网上担任网评猿重要工作,加强舆论引导,在校园网删跟贴,拿五毛;更要在实际生活工作中,主动剪掉小鸡鸡或帮助男友剪掉小鸡鸡,组织开展“网上健康网下更健康”活动。也只有这样,我们嘴里欢叫着赞成,下面也不会反对。只有上上下下都一致,精神才能更文明,社会才能更和谐,菜农也会更高兴。

注:以上人物均为化名,如有巧合,纯属重合!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4-13

也来聊聊谷歌输入法

谷歌出了输入法,最近很火了。志勇在说这是第一款Google的产品,不是通过我得知的,要么就是我太忙,在性都日理万鸡,要么就是我失职,月末奖金应该扣一半--搞得我就像是给Google做传销的一样。 :)

其实不是我失职。谷歌那天(4月4日)推出输入法。他们用中国时间推出,我提前知道了消息并且用欧洲时间守着。第一时间下载了1.0.15.0版本。使用之初就颇不满意。随着后几天的使用,我打消了把它推荐给朋友们的想法。因为我对它还不满意,至少是现在。

中文输入法,比较主流的我都用过。从UCDOS带的拼音输入法就开始了,先后用过微软全拼、智能ABC、紫光(当时的最爱,用了好几年)、拼音加加(也用了2年多),还有就是刚刚出生的谷歌拼音。对我来说最糟糕的是,选字的时候,我太习惯用中括号翻页了。不是加减,不是上下翻页,不是逗号句号,也不是Tab键。拼音加加和搜狗这样的输入法能考虑到广大用户的习惯,无论你习惯用什么来翻页,都可以自己定制。谷歌拼音却没有全面的定制功能。

对于一款输入法,最大的用户粘性功能是什么?对!一个使用多年熟知用户习惯的词库。没错!这点谷歌做到了,它自动用Google服务器来同步用户创造的新词。不管用户在哪儿,用什么电脑,只要使用谷歌的拼音输入法,就都能流利的输入自己常用的词汇、名字。但是输入习惯也是非常具有粘性的。起码对于我,翻页时按下习惯的“】”键却没有想到的结果,让我不断的产生挫折感。这样的输入体验怎么会是优质的?还没有等我体验到它别的Wonderful的功能之前,我就已经放弃它了。

不仅如此,它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同步词库开启时,初次启动时间过长;所宣称的打字同时搜索也仅限于首选词汇;不能用Shift选择第二和第三字词...希望它快速演进,赶超搜狗吧。

对老史说句良心话,目前搜狗输入法比谷歌强,推荐。不过搜狗面对抄袭门的态度就一个字:“真贱!”。具体的情节我都懒得说。希望哪天我不用昧着良心说,谷歌,和Google一样棒!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4-05

歌曲推荐--这回是哥特

到这个地方来了以后,确实没有什么时间和财力去听音乐和买碟。所以音乐都是机器上的一些老歌。好久都没有推荐歌曲了。自己没有感觉也就不好意思推荐给大家。

不过没钱买碟也有好处,就是逼着你品味老歌。最近又回头品了品还是在六七年前大学本科时,我颇有好感的乐队Lacrimosa,中文翻译好像叫以泪洗面。如果你看到这篇post的时候恰巧是晚上,又没有什么事儿,就和我一起来听听这首室内乐:Am Ende Der Stille (寂静的尽头)感受爆发之前的寂静。对了,音量得开大点儿才出效果。

如果播放不连贯,可以先按住暂停,等待缓冲。下载请点这里


德语歌词。

Deine Worte gleiten in den Morgen
In einem zarten rosa Schleier
Der sich über der Natur erhebt
Verblassen sie und schweigen stille
Nur die Sehnsucht meiner Stimme
Im flehenden Gebet
Entsinnt sich Deiner Worte
Die Du in mich gelegt
So verstummt auch meine Hoffnung
Und die Stille entfacht den Krieg

你的话语伴随着清晨升起的温柔的粉红的朝霞
又使其变得苍白
只有我声音中的期待显得如此沉默
在祈祷中
回想起你铭刻在我心中的话语
我的希望破灭了
静寂中燃起了战火 (翻译 by cn_夜瞳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4-02

用GIS做点啥?

地理信息系统,也就是所谓的GIS,已经在城市规划,环境评价,物流,导航,减灾等等的方面有了许多应用。看看Google earth和virtual earth火得不行就应该知道,GIS会是下一个热点,因为它能聚合所有与地理方位有关的信息,并且进行分析和信息挖掘。好啦,枯燥的概念就讲到这里。看一看最近伦敦市的一项GIS的具体应用吧!

GIS在国内一般都在市政规划等大的方面有着优势。而伦敦市昨天推出了一项服务,让人耳目一新。它使肺病患者通过手机短信,监测空气的质量是否合格。一旦卫星监测下的局部大气质量到达了临界值或者有危害脆弱人群的趋势,这些人群就会收到手机短信,提醒他们危害可能来临,以便他们有时间采取行动,比如留在室内。据报道,和空气质量相关的肺病构成了每年千分之一的非正常死亡率。

这项服务是完全免费的,只要是伦敦的市民都可以自由注册。可以选择信息送达的方式,包括手机短信、语音留言和电子邮件。

我想,这项服务改变了GIS一般针对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主管部门的传统观念。它也可以针对一群人,甚至每一个人。只要有商业前景,我想我们国家的GIS人士也可以克隆这个例子,把它用在我国的各个行业,比如医疗行业,渔业,环境行业等等。监测数据不必发往国家机构,等待冗长的审批和发布时间,以及低效率的发布平台;而可以直接的发往目标群体,利用短信,电子邮件和移动设备等等的数据接收端,给与点到点的信息帮助,就像伦敦市做的一样。这样的课题,不管是横向课题(拿公司的钱)还是纵向课题(拿国家的钱),都会很有意义,同时也很有意思。

延伸阅读:http://www.esa.int/esaEO/SEMQSAT4LZE_index_0.html

展开全篇文章...

答江南

江南兄告诉我,从国内“有时登陆你的博客是很困难的,可能海底电缆还没有完全好?”本想留言回答,无奈文字太多,便以短文相答。

是因为我使用google的博客服务Blogspot。这是一个很有历史的故事,但是大意是这个博客服务从06年起就被中国的网络防火墙(Great FireWall, GFW)一再封锁,随后解封,再封锁,再解封,一直封封停停。这样做真的很聪明。当有关部门在封锁言论的责难前,可以声称是技术性问题,什么服务器不稳定啦;由于这种“不稳定”,将会使得几乎所有的国内博客转投国内的博客空间提供商,既支持了民族产业,而且这些提供商比较吃软又吃硬,以后博客实名起来,遇到的阻力显然很小。

所以好消息是,现在海底电缆已经不是问题啦!坏消息是,现在已经不是海底电缆的问题啦!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3-28

画饼充饥

武汉小吃大全的专辑

这两天莫名的,特别特别想念武汉的小吃。想起这精彩缤纷的小吃,我就责怪自己,有20年的机会怎么没有好好享受?荷兰的食物怎么能和国内的相比?想念得紧的时候,我就到网上去下载图片,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我建立了一个相册,把找到的武汉小吃都放在一起,大家点击进去,一同回忆武汉的岁月,一起来说说最想念哪一道小吃?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3-23

从红领巾到刘胡兰

我前些天想要学如何打领带。拿着领带套上脖子的时候,自然想起了红领巾。

以前上小学的时候,入了队,在中国的语境下,就是中国少年先锋队。每天上学就必须要打上红领巾。有小队长在校门口检查。如果你胆敢忘记打红领巾,你就必须回家取来,门禁严格。小孩子总是天真烂漫,丢三落四。即使是红领巾,也难免弄丢。所以我们一帮小男孩,每人都有个至少八九条。

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这话被老师重复了千百遍;国旗是烈士献血染红的。这话被老师重复了百千遍。于是我小时候,每每带上红领巾的时候,都感觉一丝血腥。一提到优秀的少先队员,王二小、刘胡兰(?)、赖宁马上浮现在眼前。可惜他们没有一个有好下场,更加重了这丝血腥。

如果我没有记错,少先队的呼号是: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少先队事实上没有自愿加入的机制,(各位看官谁不曾是少先队员?)这样的组织起码是违反了宪法的“宗教信仰自由”。若干年后,我想,它迟早通不过违宪审查。

但是这并不是最可恶的。最严重的是,在一个孩子小小年纪,对世界的认知还是一知半解的时候,就必须入队,必须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做好精神准备,必须接受而不是选择一个固定的信仰,这种精神上的诱导和强迫,才是最要命的。比如我,小时候入队时,感到特光荣,虽然我是最后一批。又比如刘胡兰,8岁上小学,10岁参加儿童团(少先队的前身),不到14岁便入党。15岁本应是读初一的年纪,就为信仰而牺牲了。毛主席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但是,谁害死了刘胡兰呢?这是一个历史悬案。我查了一些资料,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简单整理成几句话: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参与暗杀石佩怀的行动[1]。当时刘胡兰的身份是中共预备党员,并被共产党组织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由于叛徒出卖,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时年15岁。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

谁出卖了刘胡兰?又是谁铡死了她呢?真相总是藏在历史的沟回中。

五十年代,出卖刘胡兰的疑云一直没有散去。刘胡兰的继母胡文秀曾一度受到怀疑,为此还遭到过批斗。刘胡兰的父亲刘景谦对此无法沉默。他和女儿刘芳兰一同赶到北京,找党和国家领导人明断是非。问题最后反映到了周恩来总理那里,周总理亲自过问,才使胡文秀解了不白之冤。事实真相直到1963年才查清:叛徒是云周西村农会秘书石五则同志,他曾因包庇地主段二寡妇受到过刘胡兰的批评,后被撤销职务、开除党籍,故怀恨在心。一俟阎军到来,便将刘胡兰等7人全部出卖。石五则于1963年2月14日被政府枪决。

在马祥林著的一书《刘胡兰,14岁躺在铡刀上》有这样的描写:“当时,匪军曾从现场的群众中拉出几个人,要他们去打刘胡兰,但没有一个人动手”。马书评论到,“这也恰恰表现出当时党与群众的鱼水关系”。

但到了2007年初,记者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采访刘胡兰家乡时,当地的老人们回忆说:刘胡兰并非被国民党军亲手铡死,而是国民党军威逼当地几名老乡将刘胡兰铡死的,据说,“乡亲们出于恐惧,颤抖着,铡死了他们看着长大的小闺女。[2]

看来,直接铡死刘胡兰的凶手,可能是当地老乡,但并非自愿。出卖刘胡兰的叛徒,可能是党员石五则。但是究竟是谁,利用了15岁(一说14岁)的小刘胡兰,并把她放在了暗杀的前线,放在了危险的一线,放在了敌人的铡刀下面?没错,党中央需要地下活动,需要基层组织。但这不是说可以把不到16岁的小孩也卷进去。难道找不到合适的成人了吗?现在为了保护未成年人,打个童工都违法;可当年我党为了达到政治目的,成立儿童团、少先队这样的组织,让他们为了共产主义,有组织的送死。就好似备受谴责的巴勒斯坦的极端组织使用少年儿童作为人体炸弹。

儿童多好骗啊。1912年,教皇搞个十字军东征,就有上万的儿童葬身海底或被贩卖;咱们搞个少先队,就会涌现许许多多刘胡兰、赖宁。

我佩服英雄,佩服英雄举动。刘胡兰是英雄,毫无疑问!可是当这些英雄是本应娇柔的儿童,作出了与应受保护的年龄不符的牺牲时,我愤怒。是谁,没有挡在前面,反而在后面推上一把,把我们的小英雄推到了铡刀下?

救救孩子!

[1]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8%98%E8%83%A1%E5%85%B0&oldid=3765123
[2]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2/03/11027561/20070115/13878353.html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3-20

一个关于blog的技术性疑问

有一个技术性疑问想请教博客技术达人。有个问题我一直弄不懂,就像大毒蛇,渐渐吞噬我的心灵。

问题如下:许多人喜欢订阅RSS Feed(供稿)来阅读博客。这样做当然好处多多,可是如果想要给博主留言,就必须再费劲地链接回博客网站,在网站提供的留言系统里留言。既然Feed底部可以添加固定的广告,为什么没有人在Feed底部添加一个留言栏文本框?这样在聚合器(比如google reader)中阅读的时候就可以方便的留言给博主了。

不知道可不可行?有没有什么技术局限?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3-18

那些本儿

江南兄在留言里建议我发个技术帖,谈谈笔记本的选购(!)。对选购评测笔记本我确实没有什么研究。一般也就是买电脑之前在小熊在线上突击学习一下,到了商店照样被商家忽悠。不过我的确用过几个不同品牌的本子。一开始是HP-Compaq,然后用过Fujitsu,IBM,现在用的是学校发的Asus双核。撇开型号等细节不说,我倒可以聊聊对这几个牌子的印象。只是一家之言哦。

HP-Compaq我喜欢。最喜欢的部分是键盘,回弹力度很舒服。别看键盘低科,人机界面是体验笔记本最直接和最常用的部分。比如Fujitsu富士通的键盘我就觉得紧了一点。但是散热不是HP-Compaq的长处,排风处设计得爱被灰尘堵死,之后排风扇就不间断的工作,最后频频死机。不到三年我已经去HP售后清理了两次,共多花了两百多块冤枉钱。

IBM排第二。其实说IBM适合商业计算确实有道理。我除了喜欢IBM的高效,稳定,安全以外,其他什么都不喜欢。IBM从来没有在我作Presentation的时候死机过。他续航时间很长,随机配给的软件和计算机配合得很好,和windows合作得也相当不错。但是我讨厌他售价的高昂,讨厌他一身黑色,讨厌那个红点鼠标,讨厌他屏幕外的一圈突起,甚至讨厌它的电脑包...可是我不得不佩服它的性能稳定,高效,安全。于是得我把他排在第二。

Asus第三。最近几个月一直在用华硕。华硕的显示很好,很亮。集成的快捷键也很有用。欧洲这边很多单位都团购华硕,因为其性价比。好处我就不夸了,主要集中在易用性上,而易用性体现在它的随机软件上。自动切换无线网络,自动根据电力和CPU占用率决定耗电状态,内置安全芯片保证密码安全等等。另外它的DVD读盘能力也不错!不过我倒是很想数落一下它的缺点:内置的Micphone质量太差,休眠或重启后有时不能唤醒或假死(随机正版windowsXP+官方驱动程序),某一个版本的指纹识别太苛刻,有时会有莫名其妙的找不到硬件问题,重启后就莫名其妙的解决了。这些都是在出厂后,未安装任何其他软件的情况下出现的。

Fujitsu最后。其实只要它改掉一个缺点,它就是第一!我喜欢她的小巧,多功能,难以置信的电池续航能力,以及官方驱动程序的稳定。只是,在她工作的时候,我不小心撞她一下,她就娇气地黑屏了,除非重启,别无它法。这一点我最不能接受。以至于我对她的印象,就是一台松松垮垮的机器--希望这只是个案。

别的机器我没有长期使用过,没有发言权。见笑了!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3-13

没有好处,谁读大学?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做客新华网“两会”访谈与网民在线交流时的谈话,“我认为现在就业问题不是因为扩招引起的,因为这些孩子迟早都要就业,只是读完大学就业,还是不读大学就业的问题。”...

一位记者引用了教育部长以上的谈话内容后感叹到:

...诚然,这些孩子迟早要就业,国内高等教育扩招,并没有为整个社会变出更多的就业人口来。但是,这些孩子花四年时间,每年开支上万元钱(包括学费和生活费,如果不读书也要开支生活费的话,至少五六千元一年的学费是为了接受高等教育而产生的开支),我们的高等教育能要求他们不把四年时间、几万元开支当一回事,像其他高中毕业同学一样去对待就业问题吗?


这位记者的思路代表了相当大一部分人的想法:“对于付出了这么多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等长线投资的大学毕业生(家长?),我们能要求他们像其他高中毕业同学一样对待就业问题吗?”

在我看来,这不是能不能要求的问题。同一个人才市场,必然对市场上所有的货物(人才)有着同样的要求。如果一个人,付出了许多时间成本、经济成本,资本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增值,那只能是他自己的失败,正如有人在商战中亏钱了一样。你不能说“我付出了那么多资金,耗了那么多时间,到头来把钱都赔进去了。你怎么能要求我像别人一样白手起家,再来一次?”,对不起,为了生存,你必须再来一次--当年又不是谁逼你投资的!

没错!现在我们才刚刚说到关键。当年没有人逼你上大学啊!你有不上大学的自由。如果你真觉得一个人大学四年读下来,却和没有读过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或者虽然你的起跑线稍稍靠前,但却和你大学四年的付出不成比例的话,你和你的家庭完全可以做出经济上正确的选择。不读大学,直接找工作去。

一个自由的人才市场,人都是经济学上的人。没有人会做出明显不利于自己的决定。可为什么许多人即便觉得读个大学划不来,却也要拼死挤进大学的校园呢?其实这些人和奸商卖东西一样,虽然嘴上喊着划不来、亏本了!心里却十分明白,这样做到底值不值。不上大学,你今后混到高层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就像是玩赌博--你的运气可能一直很好,可是如果你的筹码不多,你虽然可以赢那些筹码比你多但运气不如你好的家伙,但你不可能赢筹码比你多而运气不比你差的赌徒。所以你上大学了,后来即使你没有考上研、没有找到高薪工作,没有考上中意的公务员...你也应该愿赌服输。

何况你曾认为大学还意味着更多!父母的欣慰骄傲,家庭的荣耀,昔日同学的另眼相看,自己长久努力学习的最终动力,自由的学习环境,象牙塔的清风明月,同寝室的铁杆哥们,联谊寝室的初恋女友...这一切都是高中的你梦寐以求的。而这些无形财产,却是毕业时愤懑的你没有算上的。那时你的眼里,只剩下那一纸贱价的卖身契而已。

学校作为文化的传承地应该有其公益性。然而,这并不是说,上大学就应该是买了一支稳赚不赔的原始股。天下哪里有这么好的事啊!自己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收益和风险成正比。这才是作任何决定都需要有的思路。

纵然上学无用论日嚣,然报考大学的人数却也年年攀升。同是精明的人,没谁比谁傻。没有好处,谁去读大学啊!

本来写到这里就该完了的。题目太大,涉及到社会公益,社会公正,资源配置,还有文化的价值等等方面。我无法一一论述。只想从投资的角度分析一下,社会给失败的投资者以特殊照顾是荒谬的。可是,还有一个以前听似荒谬的提议,越想越有意思,也放在下面,和大家讨论一下。

这个提议建议,大学学费不但不应该下降,还应该大幅提升,成倍提升。使得只有特别有钱的家庭和考生才能支付得起。然后学校用这些钱,作为奖学金免费提供成绩一流的学生学习。也就是说,只有两类学生能上得了大学--有钱的和有才的。这样对于有才的学生,大学高收费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对有钱的学生,就更不是一个问题了。对于两样都无的学生,就当你高考没有通过吧!

展开全篇文章...

做新闻还是操新闻?

看到一则新闻:讲的是长春一饭馆的名称叫“小铁锅操鸡”,引起了一位无聊记者的无边遐想。于是记者开始工作起来:

1.采访。

一男性行人看到此招牌后偷笑,记者发问,该男子只说:“不好说……”。一名年轻女子看到招牌后,哑口无言、匆匆离开。更有群众反应强烈,“这种名字简直是匪夷所思!现在这种行为越来越多,这家饭店该有人管管了!”

采访完男性女性和无性群众之后,该记者进行了——

2.调查。

查字典:“操”是否是一种独特的工艺手段?记者首先查了《现代汉语词 典》,“操”字读平声时做以下解释:(1)抓在手里。(2)掌握;驾驶。(3)做(事);从事。(4)用某种语言、方言说话。(5)操练。(6)由一系列 动作编排起来的体育活动。(7)品行,行为。(8)姓。   记者反复琢磨,以上解释,如果能与“操鸡”结合在一起的,恐怕只有最后一种似乎能解释得通,即姓操之人研制的一种鸡的做法。除此之外,“操”字就剩下了另外一种读法,即读成去声,字典中的解释是“骂人用的下流话”。

记者操完了群众又去操了字典(参见解释6),经过“反复琢磨”,发现自己操了真理(参见解释2),于是装幼稚装弱智地,“就此事,向长春市工商局二道分局法制科进行了咨询。工作人员表示,“毕竟这样的店名引起了争议,被人认为有伤风化”,他们要对此名称的来历进行调查,如果证明不了这种“美食”是全国连锁机构,他们将根据群众的意见,建议该饭店改名。”

3. 操新闻(参见解释3)

最后的目的,无非是操出一条新闻,标题“饭店起名“小铁锅操鸡”被指有伤风化(图)”。放在新文化报网站上,还被转载在新浪,以“新的文化”“耸动低级趣味者的眼目”。标题中一个“被指”包含了操蛋记者许多无聊的主动。

可我们的煤矿还在渗水,我们的房价还在高攀,我们的农民还没有享受国民待遇,我们的民工还在自己的国家里处处“暂住”。许多人看不起病!许多人回不了家!我们有太多的高莺莺案彭水诗案...我们有着太多太多的地方需要你们——记者同志!你们当年走出校园的时候,也一定有过还原真相的新闻理想吧?再看看你们现在生产出的批量新闻垃圾!我不禁怀疑你们是不是从绯闻专业毕业的。

请你们做点真正的新闻吧!Do News, Not Fuck.

展开全篇文章...

Web 2.0 ... The Machine is Us


上一篇博客里,我谈到了我对博客的理解:不仅仅是为了链接信息,更重要的是联合朋友。碰巧,我今天看到了一个Youtube上的视频,它也认为,Web2.0的最终功能,就是使网络变成人的网络。Web2.0会使我们必须重新考虑许多规则,比如版权、著作权、伦理、隐私以及爱(?)。视频很好玩,从纸上的文字说起,娓娓道来。不知道国内看Youtube的速度快不快?我贴上来看看。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3-11

博客写给谁?

拖拖拉拉写了几个月的博客,不时想到一个问题,就是博客是写给谁的?当然,您也可以说,我爱写给谁就写给谁,开一个博客专门写给我的狗都没有问题。那样我估计您开个播客可能更合适。我总结了一下,一个平凡普通人开博,估计有三类题材和三类读者:

第一类,倾倒感情垃圾。不能否认,感情都是真挚的感情。装二也不用在博客上装。内容模板类似“昨晚我哭了半夜,后来恍惚睡着了。想着和你依偎在一起的日日夜夜,我也不知道我爱着谁?是他,还是他?...”想想读者群,估计就仨人--自己,前男(女)友。如果运气不好的话,在加上现在的男(女)友。博客在这第一类用户那里,其实是一个私人日记本,并不需要其他人的搜索和阅读。

第二类,纪录生活分享经历型。让别人知道他(她)最近有什么新闻,新事儿,新想法。去哪儿旅游了?参加什么饭局了?听到哪些好歌儿了?惦记哪些老友了?这类博客是写给朋友、家人的。读者群是一帮好友,甚至是好友的好友。根据个人交友性格,它的读者大约3到100个不等。这类博客让人跟踪博主的近况,拉近彼此距离。

第三类,技术型博客。在一个专门领域原创+转帖。比如一个菜谱博客让海外游子受益良多,一个google fans博客能让全世界google fans联合起来,一个Matlab博客,一个色情狂(!)的博客...总之,如果Web 2.0 是用户贡献内容的话,我们平时去搜索的内容,只能是这些用户贡献的。谈论用户对web 2.0的贡献,这类用户无疑功劳最高。

在这三类里,我更愿意作第二类。博客对我,更希望是一大帮朋友。我希望看我码字的朋友也看到我们其他朋友最近的文章。所以前段时间我把朋友们的链接放在了首页最显眼的地方。前天我又发现了一个更好的办法,使得我的朋友们一发布新的博客文章,我的博客中就可以自动显示新发文章的标题和链接。让我的community成为我博客的一部分,也让我的博客成为这个朋友圈子里的一部分。这部分是用Google Reader中,共享feed功能完成的。不过,我更加推荐使用免费的yahoo pipe,来完成同样的功能或者更加专业的功能。

言而总之,我的博客,不是写给自己的,不是写给世界的,是写给朋友们的。希望各位朋友也坚持写作,而作为朋友的我,总在关心着你。

全世界的朋友们,联合起来!(交换友情链接请email我)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3-10

好消息,Picasa网络相册容量增至1G

爱好摄影或者照相的朋友们:从昨天开始,Google门下的免费图片储存、共享和展示网站Picasa网络相册 (http://picasa.google.com/intl/zh-CN/)升级了容量,把以前鸡肋级别的250M升级至1G。如果你使用Picasa软件处理你的相片并以1600的分辨率直接上传至Picasa网络相册,你大概可以上传4000张相片。

如果你使用过Picasa网络相册,你会知道Picasa不但是相册,也可以是一个社会网络软件,就像google的Orkut或者微软的Wallop一样。跟随你好友最新的照片集,你可以看到你好友的好友的最新照片集。而所有的照片集,你都可以控制哪些是可以公开的,哪些只是私有的。

如果还问我有什么建议,那就是将Picasa软件和Picasa网络相册一起使用。如果你英文过得去,界面都设置成英文,这样总是可以使用到最新的功能。中文要数月后,功能才会跟进。所以,用英文版吧。英文版网址(http://picasa.google.com/intl/en/

PS:江南,这篇主要是写给你的:)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3-07

转帖王朔接受访谈的几句话

结婚多傻,本世纪内要消亡!法国是同居享有一切权利,结婚是经济制成制度,为什么要求女的守贞呢,现在女的经济独立了,未婚妈妈多了,关键是法律要改革,欧美国家就是我们的明天,包括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法律上都是同等的,还结婚干什么?因为情感这东西是有寿命的,白头到老那就是朋友!中老年性保健是个问题!将来可以聊聊!这也是个民生问题。当然我希望不要靠卖淫来解决,最好是有义工!
以上内容,全属录入。过几天有空,我来评论一下,顺便再谈谈自己的看法。亲爱的同志们,你们怎么看?

展开全篇文章...

关注细节--周到的脚手架


欢迎回到关注细节。工地上脚手架上的橙色反射环让脚手架在夜间也十分醒目。夜间工作的工人也许会因此安全一些。起码我猜是这样的。要不然它们会有什么别的作用呢?

不过欧洲的工人好像都不夜间施工,每天下班时间刚到,就洗澡换衣开车闪人了。实在缺乏必要的吃苦耐劳精神,一个修缮的小破工程就要干上一年,就更别说盖大楼了。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2-26

光光

研究生寝室的哥们中,我认识光光时间最久。上世纪九十年代最后一年,我们就有幸分在了同一间大学寝室,从此一住7年,一直是室友。

还是大一军训的那阵子,为了让寝室7个人互相熟悉,我以“爱在华师”为理由,发动寝室的七君子一起去我们大学对面的华中师范大学转转。怀着年轻单纯的心,七人一路横行,开向目的地。路上,光光的自我介绍让我一直难以忘怀:“宝剑出鞘,闪闪发光!”这是当年他电话打进电视台玩赛车游戏后,排名第一,电视台主持对这位玩家的介绍。他很爱惜这么名字,也正因为如此,在后来的几年中,他的英名一直是我和寝室哥们调侃的对象。

光光姓吴,名剑光。在网恋流行的时候我们叫他吴见光,觉得前途无亮的时候我们喊他无见光。但是他家人总是爱称他“光光”(第一个字降调,第二个字升调),打电话到寝室来找他也这么叫,于是大家也就亲热的叫开了。那时寝室有一个口头禅,叫“巨屌!”。遇到什么极其牛逼的事情,就形容它“巨屌!”。光光同学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也善于表扬和自我表扬。比如:“你看我打侍魂是不是巨屌?!”,或者“我已经戒烟6个小时了,是不是巨屌?!”。基于此,我们送他了一个响亮的名号:“吴巨屌!”。他美在心里,但是扭扭捏捏不接受。同理,有时他觉得自己是个大好人,极有德;有时觉得自己是个天才,极有才。(“好人”和“天才”都是他常用的网名)但是我们喊他“吴德才”,他也不答应。

光光好静。静如处子动如脱臼就是形容他的。平时在寝室,就是对着电脑,一支烟。侍魂当然不在话下,胜利11人足球也达到了较高的境界。还有什么三国志9、10、11呀,太阁立志传啊,都达到了软件测试员的水平。并由此深入研究了中国古代史、日本古代、近代史,世界地理,并顺便研习了日语。这一切都和他窝在寝室里不无关系。

正因为他总窝在寝室,所以光光变得越来越懒,最后奇懒。下雨天不上工是雷打不动的天律。除此以外,他还喜欢用“大块的时间”工作,零打碎敲的时间歇工。所以光光典型的一天是这样的:早上10点15分醒来,因为很快就要吃午饭了,没有“大块的时间”搞学习,干脆打打三国,下午再去机房。中午吃饭后,一支烟,最好能小睡一会儿;下午起床时已经3点,5点又要吃晚饭,于是在寝室自习太阁,并发誓明天要用“一整天的时间”去机房,还要见导师。晚上继续在寝室学习游戏日语对白,和游戏故事发生发展的大背景。11点上床睡觉,抱着《三国演义》再回味一下。如此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简单而有毅力的生活着。几年下来,冷板凳坐成热板凳,又坐成垮板凳。最终成为了一代宗师。

如前所述,自从大四起,香烟就成为光光的主食。和美眉们减肥绝食一样,戒烟也是光光的家常便饭。每次还都让我监督他戒烟。“戒了!把这一包抽完就戒了!”是最常听到的戒烟宣誓。他从不说“再也不抽了”,而说“再也不买了”。当然,是为了给自己留有后路。等到寝室里老史戒烟成功以后,光光蹭烟的机会就更少了。有时候被我逮住又翻出一包新烟,他总会腼腆的辩解说,这是为了换零钱买报纸,或者干脆就说“我根本不知道,我的身体迷迷糊糊的就出去买了一包”。

但是他龙体偶然的贵恙,却能让他真正戒烟一两天。比如身上长了个小包,他就严重怀疑身患骨癌(!),反复问寝室里的同志们,我是不是得了绝症啊?是不是抽烟引起的啊?于是毅然戒烟。数日后,炎症自然消除。于是光光乐不可支的宣布自己通过戒烟,攻克了骨癌这个国际性难题,准备向《柳叶刀》,《CELL》等期刊投文介绍经验。之后,和往常一样,复吸如故。

在富有爱心这一点上,光光有他的两面性。一方面,不管我怎么劝说撺掇,他都不肯去无偿献血。因为血站拿无偿献出的血液作为商品出售,光光觉得很不公平。另一方面,很多时候,他的爱心让我自愧不如。前年我在马路上,抱回一只可爱的小狗。就养在寝室里。头三天的晚上,小狗连夜地哼哼,让一个寝室都睡不着觉。我忍无可忍,差点把小狗扔在外面过夜。光光却一直劝我不要把小狗扔掉。后来小狗有了名字,叫多多。再后来,小狗就只吃光光嚼烂的饭,我嚼的他却不吃。如果多多跟这光光和我一起出去的话,如果我们故意走散,它一定跟着光光...毕业的时候,我们把小狗送人。光光看着空荡荡的寝室,摸着略带温度的小狗窝,忍不住留下了英雄泪。从此物是狗非,逢鸳飞草长,便纵有千种风情,更牵谁人溜?

至此,寝室的四人,除本人实无一是,无须介绍以外,老高老史、光光三人,都被我帖上博客矣。俗话说,朋友就是拿来被蹂躏的,此言不虚,盼诸兄但见不怪,兄弟情深,尽在不言中。

注:photo by 江南咔咔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2-22

关注细节--心里有数的信箱

邮递员不得不打开每个邮筒,查看有没有信等着他送去邮局。但是荷兰的邮递员显然不用这么麻烦。他们可以骑着自行车,向每一个擦身而过的邮筒投去惊鸿一瞥。仅仅是一瞥,他们就知道邮筒里有没有信,有几封信躺在里面了。因为邮箱右下角的数字显示了邮箱里的状态。

我估计在投递口里,他们安置了一个齿轮。每当一封信被塞进去的时候,齿轮带动数字加1。有时候,这不仅方便了邮递员,也方便了寄信的人。试想你对当地不是很熟悉,荒野里矗立着一个邮筒。而你手里拿着一封要寄出的重要信件,在寒风里瑟瑟发抖。最近的小镇还有9公里。你不知道这个邮筒是否像它看上去那样,已经废弃不用了。这时,邮筒右下角的数字(可能是“6”)会提醒你:把信扔进来吧!我没有闲置不用!如果有,你也不会是第一个傻瓜!这将会给你莫大的安慰。

展开全篇文章...

关注细节--浴室灯开关

电灯的开关,设计得人性化,其目的无非是让人能更方便的打开或者关上电灯。相比那些设计成一个拇指盖大小的开关,大开关就方便多了。但是同样是大开关,浴室灯的开关上还镶上了一个小二极管。使得你在离开房间的时候,不必打开浴室的门,就可以检查浴室的灯是否关上了。设计得真是细致。



左边的是房间灯的开关,右边的是浴室灯的开关,在浴室外墙。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2-17

魔法能量饮料

当我上初中的时候总听人说,可乐+味精就可以调配出春药(!)。当时班上胆子大的男同学还调制了这种饮料,只是我不知道后来他是自己喝了还是怎地。甚至直到现在,在google里搜索“可乐加味精”,还可以搜到具有催情效用。当然,那都是假滴

不过我今天推荐的,是真实的魔法能量饮料。它的作用是立竿见影的,不信你试试?

原料相当简单,在小超市就应该能买到。可口可乐健怡装 (Coca Cola light), 和曼妥思糖(Mentos)。见下图:




好了,你要做的就是把一包(10颗)曼妥思糖一次性倒进1.25升的健怡可乐里。能量饮料就调制好了!怎么样?喝一口解解气?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2-13

幸福的羽毛球,悲惨的我

作为一个羽毛球爱好者,不管在哪里,都要逛逛羽毛球相关的运动店。在荷兰,处于经济上的原因,我们平时练球都只能打塑料球。幸好Yonex出品质量不错的塑料球,二十几欧元6个,很能打一阵子的。然而,我还是心有不甘地到本地商店搜索了一下真正的“羽毛”球。即使打不起,我也要知道它贵到什么程度。

找到了!老天。羽毛球们都被幸福地单个保护起来了:每个羽毛球都有塑料衣服穿。球的质量也一般,可是价格... 2.5欧元一个(25元RMB!)。在国内我都可以买一桶12个球了!我好想念国内的羽毛球店。还有穿线,在这里穿线要10-12欧元一次,这是人工的价格,线还要自己备。否则25-30欧元一次。再回想国内,35元人民币的线,穿线免费!

我爱中国! ^_^

不过,什么时候中国的人工也贵了,人力也值钱了,我想我会更爱国的。因为国货的便宜,都建立在我们国家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上。同命同工不同价啊!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2-09

关注细节--省空间的柜门

你希望在厨房墙角做个杂物柜?希望柜子尽量宽阔,却不想给柜门留出宝贵的空间?做个梭门吧。怎么?不喜欢榻榻米似的梭门不能完全打开?恩,我也不喜欢。不过这里另有办法值得我们参考:

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厨房的杂物柜柜门太宽,会被抽油烟机挡住。可是老外设计了一个很小的细节,就解决了问题--把一扇柜门做成折扇似的两部分,可以轻松的全部打开柜子,同时还非常节省空间。其实这个设计也可以用在狭小空间中,向内打开的窗户和门上。至少我家的阳台就用得上。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2-08

关注细节--安全的热水龙头

从小我就知道,洗澡的时候要先开冷水后开热水,之后先关热水后关冷水。我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不是死猪。但是如果你使用了我浴室里的这个水龙头,也许就不用担心洗澡水太烫了。

右边有红色标记的刻度显示的是温度;左边绿色标记的刻度标示的是水量。只要先设好温度,无论你洗澡的时候想怎么调节水量,温度都不会改变了。

如果你正在洗澡的时候想要调节温度,也设计得很贴心:当你把水温调高到38度的时候,你会发现龙头卡住了。只有按住红色的按钮,才可以将水温调得更高。所以即使是你闭着眼睛调节,也不会把自己烫着。

看着照片,你可能还有疑问:为什么这个龙头是个带把儿的?这个把儿,在关上龙头以后,负责把所有残留在水管里的水排出,避免下次洗澡的时候你要等着水管里的冷水先流完;同时也避免水长期在水管里使水管内壁生锈。

不过在欧洲不用怕管壁生锈--对,他们都用塑料管。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2-05

关注细节--从门开始


他山之石第一话,先找着门。

毫无新鲜之处,是吗?普普通通的一扇门。请注意细节,具体的说,门框。

门框外的包墙不是垂直与门的,而是呈喇叭状打开的。这样看起来,门会显得大了不少。而且人万一不小心撞到了,因为是一个钝角而非直角,也不会很痛。我见过很多人家装修,都包一个城墙一样厚的门,让门变成门洞,看上去门就变小了,不够welcome。

怎样?下次装修的时候考虑考虑?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2-02

节目预告:从方便面到人性化

还记得九十年代初,有一年的春晚上有个相声,好像是冯巩和谁说的,叫“点子公司”。当时相声基本上已经放下“批判的武器”了,但还没完全走向歌功颂德。里面有个小问题被讨论了一下--就是关于泡面里的调料包,怎么就他妈这么难撕开呢?用时下的语言说,就是这个调料包,设计得不够人性化。“冯点子”给这事儿出的主意是,你丫光吃面不就行了嘛!

不出两年,康师傅方便面进驻了大陆市场。一碗泡面要5元钱。这对于月收入在200多元的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成了高档奢侈品。所以小时候我对统一集团素无好感。无孔不入的意识形态教育,让我觉得方便面的定价太高是因为台湾的资本家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要剥削社会主义的劳苦大众。后来在一次旅行的途中尝到了一碗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于是味蕾改变意识形态--从此对康师傅方便面喜欢得不得了。甚至宁愿不吃美味的白斩鸡,只求吃一碗好吃看得见的泡面。使得我母亲对此总是无奈不已。

我一向都不只是饕餮之客。边吃我还边研究:为什么康师傅方便面这么吸引我呢?一来它的面劲道、炸得透,二来它比那时独占市场的“官方”方便面“北京牌”方便面多一个酱包,一个油包。正是这酱包给它添味无数。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他的调料包的边,都做成了锯齿状。不用剪刀也能吃方便面了。确实挺佩服康师傅的,这个上亿人都遇到的问题,被这么小成本的方案解决了。了不起!后来我长大了,才知道康师傅也是学美国的。关于这一点,我要声明的是:小时候我搞不清外国和美国是什么关系。所以听到的外国的好好坏坏,全都算在美国头上了。不知道这次有没有搞错。

说了这么多闲话,不知道你是否有共鸣呢?作为七〇后或者八〇前的我们,或多或少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或多或少的感觉到如今中国的发展和变化。如果你细心的体会身边的细节,你一定像我一样,发现人性化的细节越来越多,粗暴省事的细节越来越少:物品的设计越来越为使用者考虑,服务的设计越来越为消费者考虑,体制的设计也(应该)越来越为--人这个主体考虑。

卒章言志。其实写这篇东西,是想做一个节目预告。眼下我流浪在外,时不时会注意到一些细节,不得不承认,在人性化方面,欧洲老外做得比我们细,想得比我们多。见到了,我就想拍下来,写下来,录下来。以供大家们参考。以后装修房子,购置家具,规划城市,制定政策(如果你以后也“长”了),也许会有些启发。此类文字,都将归到标签“关注细节”下。其实随着咱国家的发展,许多的此类细节咱也赶上了,甚至做得更好。如果是这样,那就请留言笑话我的无知吧,对此我非常乐意!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1-21

转载:《侍魂》--安静的力量

今天在猫眼看到有人写侍魂.本科的时候,特别是读研的时候,经常和光光,史志勇切磋侍魂,虽然打得不好,但也有些心得.看到这篇文章,感觉很有触动.它不但让我想起了侍魂,更让我想起了一起玩侍魂的朋友们,让我想起了我的年轻时代.文章我部分转载如下:

...但在游戏厅里不是这样,在空气沉闷的游戏厅,在四处充斥着汗臭味的游戏厅,在孩子的叫声,小流氓的呼喝声里的游戏厅,我每天得意洋洋着把一款飞机游戏打得天花乱坠,留下一个高不可攀的得分记录等待别人来追赶,我玩多人游戏时狡猾而机警,从不冲上前和BOSS交手,玩格斗时却喜欢进攻进攻再进攻,我喜欢那种把别人打得抬不起头来的感觉,我像一把磨尖的刀一样锋利,看着菜鸟对决时,我经常负着手在后面冷笑。我为这种感觉而骄傲。
  
直到我遇到《侍魂》。
  
《侍魂》刚刚上市的时候,朴素而精致的美工,独特的兵刃格斗教人眼前一亮,而个性鲜明的人物特征也在一招一式中慢慢被挖掘出来,这是一款细腻而生动的游戏篇章,音乐、音效,动作效果都控制得恰到好处,霸王丸的霸气,夏洛特的优雅,娜可露露的美丽,服部半藏的冷静不仅表现在人物的造型上,更融汇在各自的招式当中,记得听人点评《卧虎藏龙》,说从来没有一部武侠片能将人物性格与武功招式融合得这般好,当时我心中微微一笑------《侍魂》又何尝不是?从最初一开始,我便以老玩家的经验,认定了这是一部游戏经典。
  
但我还是低估了他。

玩《侍魂》的过程就像是参禅,如果过于注重手眼,就未免落了下乘。在最初开始的时候,我依照以前的经验进攻进攻再进攻,但马上我便发现这种游戏方式十分地生硬可笑,《侍魂》是十分注重平衡性的,他不是《街霸》,更不是《拳皇》,这里没有比熟练度的连续技,那是青春期激素分泌过多的年青小孩才喜欢的风格,这里也没有任何花里胡俏的满天飞舞,那更是不入门的菜鸟才喜欢的炫耀,《侍魂》极度注重攻守平衡,讲究后发至人,一昧地攻与守只会自讨苦吃。
  
玩《侍魂》的第一重境界,便是以慢止快。这有点类似于太极拳的哲理,《侍魂》里没有疯狂进攻的场面,有这种想法的人脑子一般都少根筋,出刀与收刀总是电光火石的一瞬间,防守的人占有一定优势,但进攻方控制好出刀的时间,往往收到出其不意的奇效,动作快的人比不过动作慢的人,这在其它格斗游戏里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侍魂》便是这样的异类,他需要玩家以冷静的分析取胜,脑子动得要比手快,而不是条件反射式的敲控制钮,做人也是这样,舌头动得比脑子快的人必是蠢才,脑子动得比舌头快的人方是智者。
  
玩《侍魂》的第二重境界,便是攻守兼备。与强调爆发力,满画面炫丽技巧的其它格斗游戏相比,《侍魂》的战斗模式显得十分地单调冷清,他如同一盏茶,要慢慢地品铭,才有足够的芬芳萦舌,《豪血寺》与《拳皇》同是格斗游戏的经典,但他们比《侍魂》稍逊半筹的地方,除了人物性格不够饱满,就在于大面积地鼓励进攻,甚至有许多一击致死的BUG,极大的破坏了玩家的思考性,而溺养了众人敲按纽转摇柄的恶习,电子游戏也是一项体育运动,它更应该注重大脑的反应,而不是手脚的敏捷,《侍魂》于攻守之间的分寸拿捏得极是到位,胜负往往于出刀时的一刹那决定,他逼迫你安静下来,全神贯注投入战斗,攻击时见好便收,防御时以静止动,浮躁的人天生不适合这款游戏,《侍魂》只会让他们抓狂。
  
玩《侍魂》的第三重境界,便是返朴归真。比如《拳皇》一类的游戏,高手对决时总是做一个掩护,然后冲上去找到破绽一顿猛攻,再退守,再猛攻,《侍魂》里高手对决,你会看到一个所有格斗游戏都见不到的奇怪现象,两个对手只是利用最简单的前后移动加轻中刀不住试探,他们不发远程攻击,不跳跃,不耍必杀技,就是老老实实一刀一刀你来我往地试探,甚至很少出重刀。对于外行来说,这种进攻方式定教人摸不着头脑,但对于内行,这才是玩《侍魂》最刺激的地方,因为任何看似华丽的攻击在这款游戏里都只起到表演性质,容易被人一击而中,甚至于普通的跳跃高手都能拿捏到出刀时的最佳时机,而出刀速度最快,杀伤力最小的中轻刀才是真正的杀手锏,你需要耐心一刀刀杀死敌人,而需要冷静沉着找到敌人收刀时那一瞬间的空隙,这是最朴素,最直接,最有效,最原始,也是最刺激的智力比拼,玩侍魂时几乎看不到有人大叫大嚷,更看不到有人砸机子翻脸,因为玩这款游戏需要大脑的冷静,而非手指的迅捷。
  
侍魂II的出现将这种冷酷的格斗美发挥到了极致,他不仅弥补I代所流露出来的一些近身搏斗的缺陷,美工与音乐更加教人欣喜,每次玩到与娜可露露对决时,我几乎不忍心将她杀死,容颜如玉的佳人,轻快灵韵的音乐,和谐共处的森林动物,残阳如血的美景,几教人以为误入天堂。但可惜的是,从侍魂III开始,这款游戏的质量水准开始出现下降,画面灰暗,动作笨拙,人物造型弄得像国产武侠剧般不伦不类,音乐几乎完全消失,作为一个侍魂系列的绝对粉丝,我是绝不承认后面几代可以放置于游戏殿堂安然供奉,而应该作为反面教材列为游戏制作者的警醒案例。
  
已经是二十五岁的大人,已经很多年不打游戏了,更离开那座脏兮兮的小城市许久许久,在深圳混饭吃的这些日子,每次忆及家乡十年前那污浊不堪的游戏厅,心里面总有一阵暖流淌过,少年时的点点滴滴,恍如昨日,市面上已经见不到侍魂的身影,拳皇却已有独霸天下的倾向,但侍魂留给我安静的气质,却一直流淌在我的血液里。每逢大事发生,每逢考试,面试,演讲等场面,我都会先掸一掸衣服上的灰尘,吸一口气,如同回到十年前同高手PK的侍魂前,平心静气,很骄傲很骄傲地对自己说:
  
“我是服部半藏,永远冷静,永远骄傲的服部半藏!”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喜欢侍魂的朋友。

--by 正牌青蛙果果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1-19

有关部门...

在日常生活的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关部门应该……”的话语。我们也不知道“有关部门”这个词是不是新闻学上的术语,反正大家这么听多了也就接受了。

“有关部门应该……”,似乎在表明这件事一定有人、有部门来负责。可能那位记者、编辑还没搞清楚(或者根本就不想搞清楚)这个有关部门是哪个。为什么不能直接说出那个部门是谁呢?不清楚可以求证之后再报道。你不指名道姓,人家“有关部门”就不痛不痒,下次报道的时候还得弄公众一头雾水。

展开全篇文章...

风暴


今天荷兰和德国有风暴!BBC正在报道,说由于风暴,德国的部分学校停课。今天早上我一起来见下雨刮风,我就懒得去学校了。到了中午以后,风速加剧,加到7级。这时候雨就开始横着下。成片成片的侧着刮过去、刮过去。把雨刮成一片片的雾。

我住十楼,隔着窗户的大玻璃,可以看到迎着风骑车的人们是如何奔波。多数人骑着骑着就放弃了,少数人一直坚持到连人带车一起被刮倒在到路旁的人行道才放弃;只有极少数年轻气盛的骑手才能轻快的穿过...顺风--原来这哥们捏刹车没捏住。

本来,在这该死的天气,坐在温暖的家里,隔着玻璃看看街景也蛮不错的。可是家里的冰箱却不合时宜的空了,连一包泡面也没有。如果下午再不去买东西,明天早上就只能吃锅了。于是我穿上黑人唱rap时穿的雨衣,鼓足了勇气,为了生计,要在风暴中前行。

风速又加剧了。走在狂乱的街上。当风侧着刮的时候,你可以看到我倾斜的身影,也可以看到满街倾斜的人影。只有向风倾斜,才不至于被风吹倒向另一边。你还可以看出,人们的斜率和体重成反比。作为体重不占优势的我(和欧标比较),几乎就像走在了太空舱。这时候,我想到也许《无极》拍得也不算太烂,至少拿人当风筝放还是有可行性的。

上面的照片是风暴的天空。奇怪吧!居然是晴天和冰雹大雨交错进行。不过风速嘛,一直是保持在10级左右。
Posted by Picasa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1-11

雨欲来,风满楼


我在暴雨前十秒钟抓取了这张照片。荷兰的天气多变--由晴天过渡到黑云压城不过短短的几分钟,画面中心偏左的白色房子,几秒钟之前还沐浴在阳光中。天空的乌云以极快的速度压过来,可以隐约看到,席卷着暴雨。

可是马上我就发现我错了--是冰雹!

一场听觉盛宴。所有能被奏响的乐器:铁栏杆,铁皮窗沿,玻璃,路灯盖一齐轰鸣,奏响了英雄最后一个乐章的高潮,等待着定音鼓的最后判决。

没有定音鼓,甚至没有淡出,忽然地,所有的乐器退出了演出,就像一首未完成的作品。五线谱上的蝌蚪甚至没有填完它最后的一个小节。一切都立刻安静下来,好似巷战之后的宁静,让人无法知道究竟是谁赢得了战争。
Posted by Picasa

展开全篇文章...

2007-01-08

怎么挂outlook又不占任务栏的位置?

在ITC,大家都用outlook收发邮件。当有新邮件来的时候,outlook会实时提醒。这个功能很不错。可是要想及时收到消息,就必须一直开着outlook。总在任务栏上的outlook就显得有些碍事。能不能就像挂QQ一样,当最小化的时候,outlook就只显示在右下角系统托盘区中呢?办法是有的。

1. 打开注册表 : 开始菜单 -> 运行, 输入"regedit"并回车。
2. 打开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Office\11.0\Outlook\Preferences
3. 建立一个DWord的值(双字节值),名称为"MinToTray", 取值改成 1
4. 关闭注册表编辑器, 如果Outlook XP/2003运行中, 也关掉Outlook XP/2003.
5. 启动Outlook XP/2003, 当你把Outlook XP/2003最小化的时候, 它就会自己缩到托盘区了.

更新!---------------------
有位匿名的好同志提供了官方的方法,it's much more easy! 看来我是画蛇添,脱裤子放,多此一啦!(就不说最后一个字,憋死你)请参考:

默认情况下,所有最小化的 Microsoft Outlook 窗口和项目 (项目:项目是在 Outlook 中保存信息的基本元素(类似于其他程序中的文件)。项目包括电子邮件、约会、联系人、任务、日记条目、便笺以及投递的项目和文档。)都显示在任务栏上。但可以隐藏 Outlook 窗口任务栏按钮,以节省任务栏上的空间。

当隐藏 Outlook 窗口任务栏按钮时,Outlook 图标只显示在任务栏最右端的通知区域中。用鼠标右键单击通知区域中的 Outlook 图标,再在快捷菜单 (快捷菜单:显示与特定项目相关的一列命令的菜单。要显示快捷菜单,请用右键单击某一项目或按下 Shift+F10。)上,单击“最小化时隐藏”。

感谢匿名的同志!

march 19, 2007

展开全篇文章...